第26章 羞愧感与罪恶感的作用(1 / 2)

合理运用羞愧感

勇敢面对罪恶感

羞愧感具有内在驱动力

羞愧感和罪恶感也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的情绪。羞愧感最强的是日本人,日本的文化叫做“耻”的文化。如果要求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那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华文化一再要求“无过无不及”,即做事情不要太过分了。中国人失败了之后,会说“东山再起”、“重新来过”、“下次好好表现”、“把以前的羞耻洗刷掉”……这是非常积极的。

一个人有羞耻心才有救,而羞耻心就是爱面子。很多人说爱面子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连面子都不爱,那这个人就真的没救了,他会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不在乎。

如果一个人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他是没有羞耻感的。一个人在得意的时候,经常是忘形的,但是他不得意的时候,就会很拘谨,就很担心做错事情。所以当事情进展得很顺利的时候,大家就要格外小心;当事情进展得不顺利的时候,反而不需要那么小心。

羞愧之心是每个人都有的,它是个很好的内在驱动力,它会提醒人们要知错就改,不能老是让别人看不起。这样人们就会开始积极地去改善自己,积极地去调整自己和别人的关系,然后使大家彼此更和谐。

羞愧感是从父母、师长处获得的

羞愧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后天的教育中得到的,是父母、师长给的。大人常常会跟小孩子讲:你这样做别人会看不起你,这样做会丢父母的脸。这就是在加强小孩子的羞愧感。

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他的孝心不是表现在拿钱给父母花上面,而是表现在“不丢父母的脸”上面。所以,很多真正孝顺的人在外面常常会顾虑到父母的脸面。一个人想偷别人的东西又不敢偷,一方面是怕违法,被警察抓去,另一方面就是“怕丢父母的脸”。父母在自己孩子小的时候就说:你在外面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丢父母的脸,我这个脸丢不起。“怕丢父母的脸”这个力量比什么都大。这种情绪管理,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

过重的羞愧感很不好

“觉得自己没有用,觉得自己不可爱,觉得自己一文不值……”如果有人有这种想法,那就说明他的羞愧感太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再笨,也一定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就好了。

不愿意向别人求助,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困惑,就这样一直拖下去,也说明这个人羞愧感太重了。其实不会的请别人帮忙,没有什么丢脸的;不懂的向别人请教,也没有什么不对。如果你肯接受别人的帮忙,但又不会长期依赖他,你学习完别人的方法以后就会好好去做。但是很多人就是觉得不能让别人帮忙,那他永远不会长进。他只会不断地责备自己,不断地看不起自己,但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他选择把自己放在一个过度羞愧的地步,别人也没办法帮他。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