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第五十九章 走辽东(1 / 2)

转眼间,中平二年过去了,这一年,很是太平,整个大汉朝看起来平安无事,人们似乎也忘记了黄巾起义的累累尸骨,似乎,这大汉朝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两样,依旧不紧不慢的靠着历史的惯性向前推进着。

不过,卓飞心里是明白的,这大汉朝,不过是表面上的平静而已,实际上,已是病入膏肓,现在的大汉朝,就如同一个临死之人将死之前的回光返照一般,这平静,不过是一时的假像而已,大风暴,很快就会来到了。

事情真的如卓飞所料,这大风暴的前奏,很快就到来了。

中平三年,幽州的张举与张纯反了。

入坏了张举的反叛,还有些原因,中平三年,西北马腾造反,为了平灭马腾,朝廷派张温率乌桓丘力居三千乌桓铁骑出击,张举与张纯当时在比重温的手下做官,二人都想建立功业,于是向张温主动请缨,结果张温却不重用二人,这二人心生不愤,于是,张举联系张纯与乌桓首领丘力居等人叛乱。

张举与张纯领军劫略蓟中,杀了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聚众至十余万人,屯兵肥如,掠夺幽州、冀州。张举自称天子,这天下,终于有了大乱的前兆。

张举兴兵作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洛阳,洛阳上下,无不谈论这个话题,而这个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卓飞的耳朵里。

当卓飞听到张举作乱的消息之后,内心的震惊是无以形容的,熟知三国历史的他知道,历史上的张举作战,是在中平四年,而现在,不过是中平三年初,张举就举兵做乱了,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历史已经发生了某些细微的转变,看来,自己这只小小的蝶蝴,正逐渐发生着作用,改变着这段历史。

不过,这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机会,自己不正想要离开洛阳,拥兵一方吗?现在张举叛乱,对于自己来说,正是一个机会,自己只有击破了张举,到时再请一个辽东太守当当,就可以称霸一方。

卓飞把目光盯在了辽东这位置,辽东,位于大汉的最东方,地方人稀,不过,这里因为远离朝廷的政治漩涡,所以,各方皆不能治,无论是幽州还是并州,都无法真正的掌控辽东,历史上,公孙度就在辽东称雄,所以,辽东是上苍赐给自己的大好基业,只要在辽东站稳了脚跟,一但天下大乱,那就进或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卓飞深知,汉末天下大乱,名义上是董卓入京,实际上,祸根是在实行州牧制时种下的,州牧制是在中平五年推行的,而灵帝,在黄巾起义之后也只活了五个年头,也就是说,现在离天下大乱,还有两、三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自己就算得不到幽州牧的位置,也要得到辽东太守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在军阀争霸中立下脚跟。

所以,卓飞已打定决心,一定要出兵讨伐张举,不过这话要是由自己来说,未免有些不妥,于是,卓飞做了几方面的准备,一方面,他买通了张让,让张让替自己说话,另一方面,他又通过了何后,希望何后向灵帝吹吹枕边风,枕边风的效果是不可小觑的。而凭何后与自己的关系,是一定会卖力气的。

卓飞一番走动,终于收到了成效,这一日,汉灵帝召见卓飞到德阳殿相见,汉灵帝见到了卓飞,也是长话短说,直接问卓飞:“卓爱卿,你想不想为国出力,讨平张举呢?”

“臣自当为国尽忠!”卓飞说道。

“如此甚好。”汉灵帝点了点头,当下将张举叛乱的事情说与卓飞听了,虽说这些事情卓飞都知道,但卓飞还是听的很耐心。

最后汉灵帝说道:“我最近听别人说,你很会带兵打仗,此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爱卿可肯出兵讨伐张举,为国效力呢?”

卓飞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他向汉灵帝保证,一年之内,一定击破张举。

汉灵帝听后大喜,口中说道:“若你真能在一年之中平定张举之乱,那朕现在就封爱卿做个太尉。”

“太尉臣不当为,不过,臣的志向一向是为官一方,造福一方,为臣想在地方历练一段时间,臣听闻辽东地方,士民不听教化,若臣真讨平了张举,臣请为辽东太守。”

卓飞知道,因为自己出身黄巾,所以灵帝对自己还是有所防备的,如果自己请任幽州刺史这样的要职,灵帝绝不会答应,但如果自己请辽东太守,辽东郡对于大汉朝来说,不过是一个边陲之郡,对中央并无半分威胁,所以,灵帝答应自己的机会也是很大的。

果不其然,灵帝听了卓飞的话之后,想了一想,点了点头说道:“即如此,朕就封爱卿你为辽东太守,希望你早日平定张举之乱。”

“臣谢陛下!”卓飞长出了一口气,即然有了灵帝的这句话,那剩下的事就好办的多了。

“爱卿啊,你也知道,现在朝廷的军马并不充裕,朕若为你调南北二军出片,则洛阳必然空虚,朕听说你在太行山有一支军队,现在依然是黑军,现在,朕就将这支军队调拔于你,任命你为辽东太守,这支军队,就是辽东郡的郡国兵,你带着这支军队出征,朕会给你拔下数遍款,你以为如何?”

从灵帝的话中,卓飞听出了一些东西,这就是,国家的精锐之师南北二军,自己是别想统御了,这说明,灵帝对自己还是有戒备的,不过,能将自己在太行山的军队转变为辽东郡的郡国兵,这对卓飞来说,也算是大大的惊喜了。

从此以后,自己的军队就是正规的国家军队,自己师出有名了,不过,现在自己是辽东太守,却到不了辽东,这是因为通往辽东的道路让张举给堵住了,自己想要到辽东任这个辽东太守,就必须击破张举,灵帝此举,可谓是一箭双雕,可以让自己为了辽东太守的职务而卖力攻击张举,二来又可以借张举的势力还消耗自己的军力,灵帝打的好算盘啊。

不过对于卓飞来说,这是最好的机会,只要能在辽东立足,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根基,在未来的军阀混战的乱局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出了德阳殿,卓飞只觉一阵清风拂面,吹的自己的脸暖暖的,痒痒的,经过几年的拼搏,自己终于有了地盘,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中,将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是到了该回太行山的时候了,这一次,自己将扫平肥如,一统辽东!

卓飞回到了北部尉府,在这里,他见到了荀彧与田畴,卓飞向他们说了自己即将离开这里,去征讨张举的事情。

荀彧与田畴都感到很是兴奋,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为国家出力的好机会,也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而且卓飞当上了辽东太守,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干的好了,自己就可以名载史册。

所以,荀彧二话不说,立即同意与卓飞前往太行山,至于田畴,早就归心卓飞,自然是满口答应的。

临走之前,卓飞去见了蔡邕,蔡邕一听卓飞要为国效力,也很是高兴,立即祝他凯旋而归,只有小蔡昭姬对卓飞依依不舍,泪水涟涟,卓飞于是安慰她,一定要回来看她,蔡昭姬这才破啼为笑。

随后,卓飞又去见了王越与史阿,王越和史阿很是感慨,也羡慕卓飞能有此建功立业的机会,卓飞邀请史阿与自己一同前去,但是史阿拒绝了,对于史阿来说,还不想离开王越独自闯荡,他要留在洛阳城中授徒。

在春天的是煦春风里,卓飞终于离开了洛阳,回首相看,自己在洛阳这一年多,真的留下了很多的东西,在这里,自己由一个黄巾余党,一晃变成了世之大儒,在这里,自己留下了汗水,也有了收获,现在,自己科于洗白了身世,未来,可以轻装上阵,这混乱的天下,我卓飞这回是真的来了!

“文若、子泰,我们走!”三人带着一百特种营,快马加鞭,向着东方疾奔而去……

太行山,飞狐陉。

卓飞回来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张飞、颜良、文丑、高顺、廖化、管亥、周仓、裴无绍、张燕等一干头目全都来到了大帐之中与卓飞相见。

卓飞先向诸人引见了荀彧,众人听说荀彧乃是名家之后,不由大感惊异,心说主公是怎么把这样的人物招揽到帐下的呢?

太行山很是封闭,所以,这一年多卓飞在洛阳的事大家都还没有听说,当下,卓飞将自己在洛阳所作的事情讲了一遍,当听说卓飞成了世之大儒之时,所有人都不由啧啧称赞,叹息卓飞真是神人,文武双全,即会带兵打仗,又会做学问,这些人同时心中也在庆幸,能有这样的主公,倒是自己的造化了。

张飞简要的向卓飞介绍了一下太行山的情况,这一年多,由于卓飞实行了屯田政策,所以,太行山的群贼,已开始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不过,这虽说卓飞是这些山贼名义上的盟主,这些山贼对于卓飞的话却还是阳奉阴违,并不算太卖帐。

不过卓飞却也不计较这些,自己很快就要离开太行山了,到辽东去,到时,管他太行山闹的天翻地覆!

不过,自己还是要在太行山保持势力存在,于是卓飞决定,让张燕率领旧部,依然立足于太行山,不断收编这些山贼为己用,一但自己将来杀回并州,那张燕就率部响应自己,这也算是自己在并冀二州埋下的一枚钉子。

对于卓飞的信任,张燕感激无比,发誓一定要效忠卓飞,全力配合卓飞的行动。

卓飞对张燕还是很相信的,而且他也相信,张燕有能力领导太行雄贼,历史上的张燕,不就是将黑山军发展到了百万之众吗?

当然,自己对张燕必须有所制约,所以,卓飞将管亥与周仓留给了张燕,一来增加张燕的实力,二来,也可以对张燕形成制约,不过总的说来,卓飞还是相信张燕的,以张燕的性格,即然他认定了自己是主公,那就决不会再反水的。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