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1 / 1)

第1144章于是乎,李秋在不经意之间,又一次撬动了一下历史的车轮。又改变了一点其行进的方向。就在东宫方面绞尽了脑汁,想要对付李秋和芙蓉园之时。大唐长安突然来了一队不速之客。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重臣出使大唐。请求迎娶大唐的一位公主。并愿将大唐的风俗,文化,各项技艺引入吐蕃。总之,这一次吐蕃使臣前来。摆出来的姿态非常的谦卑,恭敬。因为李世民未在长安,无法接见他们的使臣。所以代理朝政的太子李承乾,就于东宫之中,接待了这禄东赞等一行人。这还是他,第一次接受外国使臣的朝拜。那种至高无上,睥睨世间的感觉,真的是太棒了。让李承乾无比的兴奋和着迷。不过另一边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等人。在听到两个多月前,大唐的老皇帝驾崩。帝王李世民前去守孝,并未在长安城中一事后。自然是难掩心中的失落。他们这一次前来,可是带着非常重要的任务的。不过纵使如此,他们的失望神情也只停留了短暂。随之又变成了笑容。同时,他们对李承乾的态度,依然是那么谦卑。见到他们如此,李承乾很是大气的一挥手。“虽然父皇没在宫中。”“目前由本王代理朝政。”“但是,请你们放心。”“这一次你们不远千里而来。”“本王定不能让你们失望。”“你们的这份诚意,和对我大唐的崇拜,对睦邻友好的渴望。”“本王以及这整个大唐,一定要收下才是。”“相信就是父皇得知了这件事后,也一定会非常开心的。”“今天先尽享酒宴。”“至于你们此番所来的诸多请求,明日再谈!”一听到此,禄东赞等人自然是大喜过望。口中对李承乾的赞美更加如不要钱一般的倾泻而出。态度,也是越发的殷勤起来。等到酒宴过后,吐蕃使臣被鸿胪寺带走。东宫方面的诸多谋臣纷纷是聚集而来。其中自然以威望最高的高士廉为核心。等到众人到齐,高士廉这时候也就说道:“殿下,在今天里,礼部方面也询问过吐蕃这次来的主要目的。”“一是迎娶我大唐的一位公主。”“二是崇尚我大唐的文化,习俗,技艺。”“在刚刚的酒宴之上,我也是颇为留心了一下他们的反应。”“也同他们的使臣简单聊了几句。”“总感觉他们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第二点。”“若是这样的话,兴许就能好办一些。”听到高士廉的话,李承乾略微听出来了些什么。可还是有些不大明白。见他如此,一向心气颇高的高士廉不由得在心中暗自叹息。这位太子殿下,就算是以后当上了帝王。但充其量,也就是中规中矩罢了。实在是没有他父亲,当今圣上的气质和王者风范。这时候,杜正伦在一旁急忙的解释。“殿下,高大人的意思是。”“您现在虽然是代理朝政。”“但许给吐蕃公主这件事,您是万万做不得主的。”“现如今长安城内的这些公主,要么是您的姑姑辈。”“要么是您的妹妹。”“无论哪个,都不合适。”“这种事情,必须要由陛下钦定才可。”“而高大人所说的意思,假如这些吐蕃使者对迎娶公主一事要求不是太高的话。”“按照我大唐和礼部的惯例。”“是可以从皇室宗亲之中找一个女子,封个公主之名。”“然后嫁到吐蕃去。”“如此一来,倒是解决了眼前的难题。”“既能答复吐蕃的请求,又能维护住殿下您的威信。”听着他们的话,李承乾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好,这个主意好!”“本王觉得,这件事吐蕃方面应该不会拒绝,或是有其他什么想法!”“既然如此,那这件事你们着手去办就是。”......在高士廉众人散去后,天色也已经晚了下去。这时候,没少喝酒,一身疲惫的李承乾直接躺在了那里。而称心,则是温柔、体贴的走到近前。红袖添香。为李承乾轻轻的按着头和肩膀。“殿下,这吐蕃使者来朝。”“您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听到他的话,李承乾是略微蹙眉。“无非就是一个吐蕃嘛。”“也没什么好紧要的。”“自然也就谈不上好与坏。”“不过此番的谦卑,我还是挺满意的。”“当年我大唐在与突厥交战之时。”“我也曾见过他们的使臣,凶神恶煞一般的模样。”“甚为的粗鲁和无礼。”“就像是父皇那样的强大的人,都拿他们没有太大的办法。”听着李承乾的回忆,称心也是含笑点头。“此时的大唐,兴盛强大,自然远非当时内忧外患时能比。”“等将来殿下您登上了大统,这大唐一定会更为的兴盛。”“万国来朝才是。”这时候,李承乾无比怜爱的轻抚着称心那温腻如脂的手。叹息一声说道:“称心。”“虽然本王给不了你皇后和嫔妃之位。”“但你将永远的陪在本王的身边。”“在本王的心中,永远也没有人能取代你的地位。”听着李承乾的心意表白,称心含蓄的莞尔一笑。百媚丛生。“殿下之前与群臣的谈论,称心也在屏风后面听到了一些。”“称心倒是觉得,这一次吐蕃使团前来。”“对于陛下和东宫来说,着实是一件喜事,一桩大好事。”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