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1 / 1)

第1113章原本,众人是见到李秋俨然成为了大唐自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之后的,第三权臣。陛下眼中的红人。又总听人说起,李秋这个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不堪。所以才不惜李秋的商贾身份,起了结交之意。可不想,这李秋做的实在是太为过分。而另一边,朝中本就看李秋不太顺眼,以士族和东宫为首的官员们。也是纷纷奏本,说尚书右仆射李秋不理政事。作风极其恶劣。给天下官员们都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起初,李世民对于这些奏折是不予理会的。自从李秋步入到朝堂中之后,又有哪一天少过他的奏本?可是出乎了李世民的意料,近来关于李秋的奏折。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的多。这种特殊情况,也不由得李世民不重视。于是在这天下午,李秋那边刚刚从大安宫中出来。就被宫中来人,火急火燎的请到了御书房之中。几乎是第一眼,李世民就从李秋的眼神深处,看出了一股浓浓的忧伤之意。于是当即皱眉询问,李秋或是芙蓉园那边近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这时候,李秋深深的摇摇头,而后重重的叹息一声。“臣和芙蓉园,都没有什么事。”“只不过太上皇他老人家,近来的情况实在是很差。”一听到此,李世民不由得大惊。“太上皇?”“前段时日,朕还特意询问了宫中太医。”“他们都说太上皇的旧疾控制的很好。”“颇为稳定。”“这怎么突然间?”听着李世民的话,李秋也是难掩悲伤的答道:“太上皇他老人家确实是旧疾稍有改善。”“可是太上皇如今状况不太好,并不是因为病疾。”“只是因为太上皇他老了......”“尤其是今年,大安宫中的小皇子,小公主们,逐渐的,全都离开了大安宫。”“外放的外放,出嫁的出嫁。”“现如今的整个大安宫中,也就只剩下了太上皇他老人家孤零零的一个人。”“就连臣当年送给太上皇的两只边牧,在前几个月也都相继老死掉了。”“太上皇他年纪大了,幽居在这大安宫也有数年。”“如今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孤苦一身,形影相随。”“这种滋味,就连我这年轻人都觉得难受。”“更何况是如此年纪的太上皇?”“前些日子,臣去大安宫拜见之时。”“太上皇就已经出现了整日昏睡,水食难进,总出现幻视的情况。”听着李秋的话,李世民紧紧的看着他。“所以你这段时日,你连政务有时都忙不上,都是在往大安宫中跑?”李秋点点头,不过眼中的神色更为的悲伤。“原本臣觉得,只要多陪陪太上皇。”“他老人家只要心情好了,吃饭多了,慢慢的也就好了。”“可是却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就算是有我相陪,太上皇的心情也好了,吃饭也多了。”“可是近况仍是在变差的。”“刚开始,太上皇他老人家还能坐着和臣聊天。”“到后来,就得要躺着。”“今天下午,太上皇都没能和臣说上几句话,就直接昏睡了过去。”“臣都怕,哪一天太上皇一旦睡着了,就......”听着李秋的话,李世民也是懊悔的叹息一声。“这都是朕的过错啊!”“一直以来,疏忽了太上皇和大安宫那边的事情。”“而这个宗正寺!”“年初之时朕吩咐他们好生安置大安宫中的这些孩子。”“可是他们倒好,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全都给外放了出去。”“这为人父母者,太上皇又怎能受得了如此?!”随后,李世民遣李秋返回府中。而他自己,则是备上车马,直接赶奔了大安宫之中。一见到太上皇此时的境况,李世民的心不由得就沉了下去。他也经历了太多的生死之事,见的也比李秋多得多。现如今太上皇的情况,比李秋说的,怕还是要严重一些。其实,在上一次太上皇病重之时,李世民就已经彻底解开了心结。当年的旧事,都已经随风而去。这留下的,归根结底,还是父子血缘,和那二三十年里的浓浓亲情。“父亲,是孩儿不孝。”“疏忽了您,对不起您。”一见到李世民如此,太上皇微笑着摇了摇头。招招手,让他到近前坐。“李二啊。”“人这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很多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无论到什么时候,你也都是我的孩子。”“而且看着你将这大唐治理的越来越好。”“我这心里,还是很欣慰,替你感到高兴的。”太上皇的这番话,更是让李世民觉得心痛、羞愧和万分的自责。“父亲,等明年夏秋之时,那为您特意新建的大明宫就能建好。”“无论是景致,还是面积,都不逊色于芙蓉园。”“到时候,您就能到那边去住。”“而且现如今这些孩子也都大了,走了。”“平日里也没人能陪您。”“到时候,您想去哪就去哪,想见谁就见谁。”“没事可以来皇城走一走,或是去李秋那里喝喝茶,看一看文治。”“这个孩子,聪敏伶俐的很。”“十分的惹人怜爱。”“比这些皇子家的孩子都强。”“前段时日,李秋一家去骊山游玩。”“皇后就把文治弄到了宫里来住了几天。”“就连朕,都是喜欢的不得了......”听着李世民的话,就连太上皇的眼神中,都是充满了慈祥和憧憬。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