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1 / 1)

第1106章李世民这时候笑着说道:“皇后啊,这话其实你只说对了一半。”“在这些孩子当中,确是唯有李秋最像我。”“尤其是在行军打仗这方面,更是青出于蓝。”“每当看见他时,朕都能从他的身上找到朕当年的影子。”“可是在其他方面。”“这混小子的聪敏,顽劣,放荡不羁。”“尤其是胸中的那一股侠士之气,倒是随了他舅舅。”“就平日里,辅机对李秋这小子的喜欢劲儿?”“真的是不得了。”“有些时候,朕总在想。”“若是李秋从小就在我们身边,严加教导,悉心培养的话。”“他的武艺和诸多技艺,定然是无法同他们师门相比。”“但是论治国理政和兵略,以他的才华,定然是要远胜于现在。”“他毕竟不是寻常人。”“这行军打仗,有的是武将能代替他。”“可是这治国,却就是另外一个样。”......另一边,在工部尚书段仑的府上。洮州刺史孔长秀,正登门拜访。段仑与孔长秀两个,也是早就私交。如今他登门前来,段仑自然是无比热情的周到接待。在酒桌之上,孔长秀感慨的说道:“段大人啊。”“当初听到你受那萧瑀算计之时,我是真为你担忧。”“可不想,如今你否极泰来,不仅又做回了工部尚书。”“手中的权柄,也较以前大了不知多少。”“除了这工部、民部之政务,就连赈灾事宜,都交到了你们手里。”“而且单单是春耕的这番功绩,也足以让你留名青史了。”听到此,段仑自己也满是唏嘘。“当初在那件事之后,我都已经做好了外放去做一州刺史之事。”“可孔大人你也知道,我这么多年,一直都在工部做事。”“这突然间去让我做刺史,我这心中还真是没底。”“幸亏这时候李相找到了我,给了我这个机遇。”“可以这么说,李相对我,有再造之恩。”“可能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豁出去了所有去跟着李相做事。”“以前,我也同其他人一样,对李相充满了政见和敌意。”“可是现如今,我对李相只有浓浓的倾佩之情。”“像那群儒士,朝臣,整日里满口仁义,为国为民。”“但也都是些嘴皮子功夫。”“到头来琢磨的不还都是些功名利禄,妻妾成群?”“反观李相和那芙蓉园,也不见说什么。”“但做的,却都是些利国利民的大事。”孔长秀这时也点头说道:“至今为止,李相所做之功绩,我也是瞧在眼中。”“着实的佩服不已。”“段大人,咱们两个也是多年的交情。”“我也就不绕弯子,实话实说了。”“这一次我来,一是为了感谢今年秋天。”“段大人你助我洮州赈灾一事。”“我在这里,替洮州所有的百姓,敬你一杯。”“若是没有段大人你的相助,指不定今年要有多少的百姓饿死。”他们两个在喝了一杯酒之后,段仑苦笑着说道:“孔大人,关于赈灾这件事,你也无须谢我。”“说白了,我也只是借花献佛。”“这些赈灾之粮,都是从幽州那边运送过来的。”“你要谢,就谢谢李相和幽州等州吧。”孔长秀这时候说道:“这些粮食是从幽州那边运来的不假。”“但若是没有段大人你相助,我洮州又哪能分到这么多的粮食?”“就是现在,不也有的州府,仍是有流民产生。”“路边仍是有饿殍出现?”“这番情谊,我也定将厚报。”“段大人。”“今年你们民部在荆州、复州、岳州等地种的那些农田,”“我特意派人去看过。”“当真是了不得,看着让人眼馋。”“其实我这一次来,也是想厚着面皮。”“求段大人你,能不能在明年春耕之时,也让我们洮州也种上这样的种子?”听到孔长秀的请求,段仑是一脸的为难之色。“孔大人,不瞒你说。”“在你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个州府的人已经来找过了我。”“基本上也都是为了明年春耕之事。”“你别看这春耕是我工部负责,而我又是这工部尚书。”“可明年春耕之事,我是一点都做不了主。”“目前我能确定的是,这么好的种子。”“明年春耕,一定会尽可能的大量去推广和种植。”“但是,以工部这边和朝廷的能力。”“是不可能眨眼之间就将这些新种子和种植方法全面普及的。”“可是至于明年之春耕哪个州府种,哪个州府不种。”“我这个工部尚书说的是一点都不算。”“顶多是在商议这件事之时,替你们洮州多美言上两句。”“但这个事情,还是得由李相去定夺。”“孔大人你就是来找我,我也真的是无能为力。”“要不,你再找一找其他的渠道试一试?”听到此,孔长秀是轻叹一口气,随之问道。“段大人,不知道你所说的渠道是指?”段仑这时候说道:“我觉得,你要是同李相不熟的话。”“若是能找到长孙大人,房大人,柴绍驸马这些关系。”“兴许能将此事给定下来。”听到此,孔长秀苦笑着喝了口酒。“段大人啊,我无非是一个小小的州刺史。”“有哪有那等通天之能,找到这些位大人来为我做事?”“要是有那样的关系,我怕是也早就谋一个长安的差事来做了不是?”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