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1 / 1)

第1042章褚遂良的进谏被采纳,对于东宫来说自然是大喜事一件。李承乾和诸多东宫的重臣,也是对褚遂良进行了一番称赞和勉励。可他们却是不知,这位虽然大有才华,却一向较为中庸、低调的褚遂良。这一次完全是被刘洎给气的,逼出来的。另一边,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关于春耕之事也越发的紧迫起来。李秋也主动了找到御书房,将自己准备的官员名单和整体计划交给了李世民看。随之,李世民就将他呈上去的这份奏折打开来观瞧。当即是笑着点点头。“嗯,还别说。”“自从你做这右仆射之后,你这字倒是有了些长进。”“虽然依旧常胡乱改字,但最起码不再墨迹模糊。”“看得下去了。”听着李世民的话,李秋不由得心中腹诽。心说陛下您这是夸我呢,还是在损我呢?随后,李世民又逐一的看里面的内容。当看到李秋首提的主官是段仑后,李世民不由得皱眉。“段仑?”“他堂堂一个工部尚书,朝廷正三品的大员。”“就算眼下遭到些责处,但他也未必愿意到你那里去吧?”李秋这时候躬身说道:“陛下。”“在报这份名单之前,臣已经同段仑谈过。”“虽然以他的品阶和资历,来做这样一件事,确实是太过委屈。”“但他的心中,却是心系着我大唐民生,以及为朝廷,为陛下解忧之策。”“若真的今年的春耕证明可行。”“到时不出几年光景,我大唐所产出的粮食,将会多到百姓吃不了。”“天下大同不敢说,但能让天下每一个百姓都果腹,定然是能达到的。”“这样一番丰功伟绩,是属于陛下您的,属于这贞观的。”听着李秋的话,李世民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李秋啊,你现如今也开始学会逢迎朕了?”“像这些歌功颂德之话,现在朕还不想听。”“朕真正想要看的,是你们秋天时摆在朕眼前的真正的硕果。”“既然段仑有这番心思和魄力,那好,这个人选,朕依你。”在说完了段仑之事后,李世民又将目光看向了段仑之下的两名副手。一个是宋佑,另一个是马周。“宋佑这个人,朕倒是多次在奏章中见到过。”“也数次听辅机、玄龄他们提及。”“也确实是你在幽州等十三州挖掘出来的一个人才。”“无论他的能力,还是政绩,以及德行,都是经历过了数次的考验。”“像这种有能力,有才干,爱民如子的好官。”“也是时候对他予以提拔,加以勉励了。”“倒是这个马周?”“是否资历欠缺了一点?”“真要是没记错,这张蕴古到你那边去,也有数年之久了吧?”“想当初,他本就是京兆府尹,朝廷正三品的大员。”“也是朕身边颇为倚重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虽然受那权万纪的诬告,险些铸成大错。”“但如今已经数年时间过去,你是不是也该把张蕴古给朕还回来了?”一听到李世民要打自己这边张蕴古的主意?李秋当即是把头摇成了拨浪鼓一般。“陛下,这张蕴古可是我们幽州绝对动不了那个人。”“现如今,臣,以及罗可心、武珝都在长安这边。”“幽州等十三州,以及燕云新城,整个辽西地域,全都要靠张蕴古在那边总揽大局。”“若是他走了,整个全盘的事务,就都得随之停滞。”“到那时,燕云城的建设随之减缓。”“马上就要进行的春耕,以及对西边战事粮草的供应,这些都要受到影响。”“这其中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本来我幽州等十三州,在抽出去了程名振和宋佑等人后。”“就有些捉襟见肘。”“现在绝对不能再动张蕴古了。”看着他这紧张的样子,李世民不由得轻笑一声。“怪不得辅机之前说你就是一只铁公鸡。”“真正的好东西,谁都别想从你手中要出来。”“行吧,那张蕴古就继续让他为你所用。”“至于你的这份奏折,兹事体大。”“朕还要与其他人商议一下才行。”“你就先回去吧。”“但眼看着春耕之期已到。”“你那边切不可耽误了时日,反倒影响了百姓正常的耕种。”“反而坏了正事。”在李秋走后,李世民也随之将长孙无忌、房玄龄、岑文本几人召集而来。自从上一次段仑事件后,李世民对于萧瑀的意见就一直是很大。所以很多事情,他都喜欢让中书侍郎(与六部尚书同级)岑文本来做。有意的避开萧瑀不见。询问他们关于李秋的这份任命人选一事。尤其是关于这马周。房玄龄率先说道:“陛下,李秋在递交这份奏折之前,臣就已经被他参议过。”“里面的用人,计划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像段仑,宋佑等官员,都是任职多年,颇有才干和政绩之人。”“也是难得的人选。”“但唯独这马周,无论资历还是政绩,都差的颇多。”“怕是不大合适。”而当李世民探寻的目光看向长孙无忌时,长孙无忌随之答道:“陛下,关于这马周,当年臣奉命赈灾、安抚流民之时。”“曾与他共事过。”“要是论能力和才干,以及个人之品行。”“臣觉得,他是完全能够胜任此职的。”“李秋如今所做之事,本就是陛下您不拘一格特许的。”“所以臣觉得,关于这件事上的用人,也不必太过墨守常规才是。”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