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1 / 1)

第976章马周,自从上次大安宫事件之后。已经彻底的被群臣厌恶和嫌弃。这也是他最好的拉拢马周,并通过他与芙蓉园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好时机。岑文本当初给魏王李泰提供的建议。那就是尽量去争取北平王,至少也要和他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关系。眼下,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拉近与芙蓉园那边的消息。很快,马周就被带到了此处。颇为恭敬的对岑文本施礼。“岑大人,您叫我?”岑文本温和的对他点点头,也没有多说话,直接就将那份盖着李秋大印的政令文书拿给了马周观瞧。一见到此,马周也是神情明显一顿。“这份政令,是尚书省刚刚送到我这里来的。”“李相也是刚刚上任,我对他的做事风格不是很了解。”“也不清楚这份文书是否真的出自他本人的意愿。”“所以就把你给请了过来,让你来给看一看。”“若是有需要,你也可以直接拿着这份政令返回去问一问。”很明显,岑文本这是在对自己和芙蓉园示好。随后,马周再次恭敬的对岑文本施礼。“岑大人,我家王爷做事,向来如此风格。”“尚书省的这份政令,我认为正常公办即可。”“不过岑大人的这份心意,马周感激不尽,也定会向我家王爷禀报。”看着马周当着自己的面,如此堂堂正正的承认他对北平王李秋的恭敬。而且还以芙蓉园的家臣自称。岑文本的眼神中还是露出了些许惊讶。他实在是搞不懂,这李秋到底是有何等的魅力。竟然能让明明已经脱离了芙蓉园的马周,依然是不惜自贱身份?随后,马周离去,岑文本随之在这份政令文书上批阅赞同,又上交给了中书令宰相萧瑀。当萧瑀见到李秋又搞出来的这个幺蛾子后,顿时心中冷哼一声。二话不说,直接批阅赞同,转交到了门下省。他真想快点让这件事报到陛下那里。然后再让他来捅破这个马蜂窝,让李秋难以善了。门下省,这份政令文书就交到了黄门侍郎,韦挺处。一见到此,韦挺不由得眉头紧皱。然后就偷偷的把马周给叫了过来。“李秋这小子又是在搞什么名堂?”“这种东西他怎么也敢往上报?”“难道他不知道陛下、娘娘,以及太多的人都颇为尊崇佛教?”“马周,你抽空去一趟李秋那边,问问这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听到韦挺的话,马周点点头,也就去到了李秋那边。并如实的将岑文本之事和韦挺之询问告诉给了李秋。随后,马周自然是无功而返。他对李秋太过了解。一旦李秋认准的了事情,你根本就不用相劝。因为劝也没有用。在得到了他的回复后,韦挺无奈的摇摇头。随之就将这份政令文书丢到了一旁,置之不顾。“反正侍中王珪公出未归,这东西先压下来。”“一切都等王珪回来再说。”......在尚书省政事堂,礼部尚书温彦博又找到了李秋。“李相,这里还有一件事需要找你。”“鸿胪寺这边接到了康国的使臣,想要归附我大唐。”一听到此,李秋不假思索的就随之说道:“归附是好事啊。”“是不是每年他们都得向我大唐进贡?”“这种白占得便宜,那就让他们归附好了。”这时候,对面的房玄龄幽幽的叹口气。“李秋啊,关于这藩国的归附,又哪里是你想的那么容易的?”“你是只看见了他们每年来朝拜,进贡。”“但你却没看见,每当他们国家受到危险或战乱时,我们还需要出面,出兵。”“替他们解困。”这时候,温彦博也是附和着说道:“房大人所言极是。”“这属国之归附,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这康国,又名萨末鞬、飒秣建,国都阿禄迪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七里)。”“地处偏远。”“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枝庶各分王,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今我大唐正与西域诸国交战。”“怕是无暇顾及到他。”“若是李相你也拿不定主意,咱们是不是需要将这件事交由陛下去定夺?”听着温彦博的话,李秋不由得皱眉。“温大人,听你这么一说,这康国还真够远的。”“那他们那边富庶情况如何?”“每年能纳贡的数量多不多?”这时候,温彦博苦笑着说道:“这康国,并不在丝绸之路上。”“国土不大,但战乱又颇多。”“他们若是来归附,进贡几乎可忽略不计。”“顶多是一份名头罢了。”听到此,李秋颇为嫌弃的摆摆手。“他们地处偏远,又没钱纳贡。”“反而还要我大唐帮着其维护他们的安全。”“天底下又哪有这样的道理?”“我大唐之将士,开疆辟土,抵御强敌。”“没有一个人怕死。”“但也不能死在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温大人,这件事也无需向陛下请示了。”“我李秋从来不做这种赔本的买卖。”“你直接回绝康国的归附请求!”听到此,温彦博也爽快的点了点头,“好。”“我这就去回绝他们。”等温彦博走后,房玄龄在一旁轻叹一声,缓缓的劝道:“李秋啊,关于这属国之事,有些时候,不仅仅是要从利益上考虑。”“更多时候,还要考虑其政治意义,以及陛下在史书上的功绩。”“像今天的康国倒还好。”“但若是其他的属国,你可就不能再这样莽撞了。”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