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1 / 1)

第766章听着李世民的话,王珪躬身回答道:“陛下对臣,实在是谬赞了。”“眼下这种情形,臣无非是一心为朝廷着想,尽心做事罢了。”“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陛下您对臣的这份信任和委以重用。”“清河崔氏这件事,至少从目前方传回来的急报看,要比之前想象中的好很多。”“臣只求,陛下这一次能够网开一面,念在北平王的功勋上,能够从轻处罚。”这时候,李世民眉头微蹙,看着王珪分辨不出来任何情绪和语气的说道:“王珪啊,朕知道,你与那李秋很有私交。”“当初玄武门之变时,李秋的小馆,还曾收留过你、魏征、冯立几人。”“可这一次,他闯下的可是大祸。”“怕是这整个天下,都容不得他啊!”听到此,王珪心中骤然一紧。因为听不出,察觉不出李世民说这番话背后的真正含义,所以王珪只能向着最坏的方向去想。于是乎,他一时间回答的语气,都变得急促了几分。“陛下!”“臣不知,陛下所说的天下不容,这天下是指谁的天下?”“若这天下是我大唐和陛下您的,那北平王一颗赤诚之心,忠肝义胆,前后数次舍身就死,于危局之中挽救了我整个大唐。”“这天下又怎会不容他?”“若这天下是指我大唐所有的百姓和将士,那么就请陛下随意的挑人去问。”“怕是但凡真正的百姓和将士,没有人说北平王该死。”“反而,他们为了北平王,甘愿以自己性命去换李秋之命。”“臣以为,陛下总该不会认为,这天下是属于所有门阀士族,以及那清河崔氏的吧?”听着王珪的咄咄逼问,李世民心中既觉得生气,又觉得好笑。连着摇头叹息几声:“王珪啊,你说的那些,都是泛泛之谈。”“这眼下最要紧的是,如何能将这件事尽快的平息下去。”“这些门阀士族,根系蔓延数百年。”“早已经渗透到了这个天下,以及朕的这个大唐的每一处。”“紧紧连接着我大唐的命脉。”“若是可以,朕早就把他们给摘除了,可是朕却偏偏动不得。”“至少眼下,短时间内动不得!”听到此,王珪回禀道:“陛下,其实青州崔家这件事,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这个警钟。”“趁着我大唐建国不久,国内动荡之机,这所有的门阀士族越来越肆无忌惮。”“不将皇权,不将我大唐律法,不将陛下您的旨意放在眼中。”“他青州崔家,无非就是一豪绅富户。”“他就敢蓄养上千名私兵,就敢打死官差,将我大唐的一州刺史押入他们家的私牢。”“这种事情,与谋反无异,按大唐律,应满门抄斩。”“就算是到了现在,他们仍然私自聚集起数万兵士,穿戴盔甲、手拿禁止兵械。”“这样的门阀士族,是多么的可恨?!”“这李秋,只不过是做了我们所有人都不敢去做的事情。”听了他的最后一句话,李世民都不由得有些发愣。......另一边,在青州。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在同门阀士族们的对峙还在持续。不过随着李世勣那三万大军到齐,又在李靖的指示下,做出包围、时刻准备平叛的架势后。清河崔氏这一边的底气也是越发的不足。这时候,在将青州这边的情况稳定下来,对大军做了部署之后,李靖就亲自赶往幽州。现如今,也就只有他亲自出马,才能带着李秋返回长安。并且不能引发更大的冲突。而房玄龄,则是主要协同魏征一起。将现有的,整理好的卷宗陆续归档,准备发往朝廷待审。像以前,魏征都是在御史台或者秘术监工作。就算朝廷吩咐下任务,魏征也是听从、配合宰相王珪。与房玄龄,极少有交集。谁又能想到,他们这两个当初秦王府与太子东宫最重要的两个谋臣。居然在此有了合作。对于审案和处理这些卷宗,房玄龄也是位效率极高的高手。所以当他们相互瞧见了对方的处理公务的能力后,竟然有了种棋逢对手,惺惺相惜之感。在另一边的崔家,长孙无忌正同崔家几位核心成员开诚布公的密谈。面对着崔永志等人各种各样的冤屈,施压,软硬兼施等计策。长孙无忌一直静静倾听,不为所动。等到他们都说累了,渐渐停下来之后,长孙无忌轻叹了一口气。“诸位,诸位!”“我长孙无忌如今到了这里,也有数日了。”“期间,你们这些话,也说过了一遍又一遍。”“现在,我也就跟诸位交一个底。”“这青州出了这么大的事,你们还真以为我,或者房玄龄、魏征,我们敢私自做出决断?”“这种事情,一定是要带着卷宗,人证、物证,以及你们所有人都去陛下面前。”“最终由陛下亲自做决断的。”“现如今,你们就是说破喉咙,我长孙无忌依然是什么都做不了。”“眼下,朝廷已经派李靖和军队去带北平王李秋返回长安。”“要我说,咱们也将这里散去,准备好你们的冤屈,去当面向陛下亲自诉说吧。”“尤其是这外面聚集着的三四万乱七八糟的人,这像话吗这?”“这里现在有李世勣率领的三万精锐虎视眈眈,不远处的兖州还有着程咬金率领的两万多军队待命。”“你们这里的这群乌合之众,又能有什么用?!”“要我说,诸位啊,趁着陛下还在体恤你们崔家,在朝廷还没有怪罪下来之前,快些将人群散了吧。”“他们绝不会起到半点所谓施压的作用,而且正相反。”“一旦他们引来了陛下的反感,那时候可就得不偿失了。”“而且你们本就占理的一方,根本就用不着耍这种手段不是?”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