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1 / 1)

第159章随后,那个李好德,被侍卫带了上来。明眼人一目了然,确实是个自幼疯傻之人。见状如此,李世民心中的怒火自然是不可言喻了。皱着眉头摆摆手,就让人将李好德又带了下去。这时候,所有人的目光就都集中在了早已经是额头满是冷汗的权万纪身上。“呵,好啊!”“权万纪,你可真的是这大唐的一位好御史言官啊!”“因为你,朕险些错杀,冤杀了这大唐的一位好官!”“朕也险些就成为那史书上记载的滥杀重臣的昏君!”“你,还有你背后的李恪,几经教导,执迷不悟,不知悔改!”“朕看,你们这几条臭鱼就不要留在长安城中胡生是非了。”“传朕的旨意,汉中郡王李恪,拜秦州都督,领秦成渭武四州封地,削减封户三百户,即日出京。”“另,贬去权万纪御使之职,让其与那汉中郡王李恪一同赴任去吧。”秦州,位于长城成的正西边,地理位置简直比大唐的重要防线泾州还要艰苦、偏远。李世民的此举,对于李恪来说,绝对算得上是重罚了。至于他的秦州都督一职,已经是皇子外放之中的最低档了。毕竟这些皇子,是代表着皇权和皇家威严的,总不能官职太低了不是。其实按照祖制和规矩,除太子外,这些皇子在成年后,都要离开京都,赶赴各自的封地上去的。可李世民这个人,对于这些子女,过于多情和博爱。总是怕他们出去了会吃苦,不如留在长安,父母的身边安逸,享福。但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和做法,才导致了以后诸位皇子争权,几番易储的惨剧发生。在处理完了权万纪之后,李世民又亲自将地上的张蕴古搀扶起来。“蕴古啊,起来吧。”“是朕错怪了你,险些误杀了你呀!”“不过你看这长安城中的百姓,再看李秋和诸位重臣为你求情,就是对你为官的最大的肯定。”此时此刻,张蕴古也是心中感激不尽,连连对着李世民和周围众人施礼。并说,错不在陛下,也怪臣考虑事情不周,在审理这桩案件时没能按律做到避嫌。陛下就算是斩了臣,臣心中也无半点怨言。这时,李世民叹气一声,“张蕴古能被李秋救下,乃是万幸。”“但此事,一定要作为前车之鉴,绝对不能再犯。”“依朕看,这关于死刑的律法是时候要改一改了。”“以后凡是有关死刑的判决,哪怕是朕亲自下令立即执行的。”“刑部和大理寺,以及相关的官员们,都要即决前一天两复奏,决日当天三复奏。”“死刑案件,都要在两天之内请示五次复核之后才能真正执行,采取五复奏制度。”“绝不再能有类似的冤杀、错杀的事情发生了!”听到了李世民的这番决策,在场重臣尽皆施礼,称颂,“陛下圣明!”这李世民下令的死刑复奏,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死刑复核,可以说李世民开了先河,是死刑复核制度的老祖宗当不为过。这也是为什么,唐朝贞观年间制定的很多律法,都一直沿用到后续很多朝代,也是在华夏历史长河中起到无比重要的原因之一。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