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宴席(1 / 2)

没多久, 林霁云又接到君颉的回信。

“是和那个孙常威一起去国公府?”

林霁云很是欣慰,君颉都记住孙常威的名字了,要是孙常威知道这件事,恐怕要幸福得晕过去了。

第二日林霁云带着小表弟, 坐着家里的马车前往国公府。

大燕开国皇帝有几个马背上的兄弟, 建国后封爵位, 时至今日, 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还有些子嗣凋零, 如今拥有国公称号的也就京城瑞国公一家。

孙常威比他们还早到,但因为一个人便迟迟没有进去,毕竟他们这些普通官宦人家子弟和国公府的门第完全无法比较, 几代前的瑞国公还尚了公主,某种意义上也算是皇亲国戚, 孙常威等见到了林霁云和张慧安,三人这才让瑞国公府的下人通报。

现在承袭爵位的是瑞国公的第六代子孙,郑安,其嫡长子郑桓便是此次准备大婚的主角。郑桓此次在瑞国公府举办赏菊宴, 邀请的都是同龄好友, 听到下人来报, 连忙出来请人进去。

郑桓今年方才及冠,同林霁云他们也就大一两岁, 面貌清秀,文质彬彬, 自有一派风流气度。

见了面, 对方率先坦然一笑, 道:“百闻不如一见,前些日子听闻太学造物社大名,如今一见,果然各个都是人中龙凤。”

这把孙常威和张慧安都夸得不好意思了,没想到对方地位尊崇便罢了,还见人便一套夸赞的言辞,如此和气,很难不让人心生亲近之意。

孙常威和张慧安连连说过誉了。

郑桓又是一笑,“何必自谦,能在陛下前获得夸赞的,必有世人难及之才,在下早就心生交往之意,今日借赏菊宴见到各位正是一见如故,关于那‘玻璃’之事正是有许多问题想请教,只是这边还有些许友人未到,在下需要迎客,不若三位先行去写意厅暂且休息,等宴席开了,咱们再行讨论。”

主人家还要迎客,他们肯定不能耽误,孙常威请郑小公爷去忙,他们三个跟着仆从去了写意厅。

宴席开始,客人的位置早已经安排好,郑桓并没有因为他们还没有官身就轻视他们,而是给他们的位置安排在了中间靠前,席上还准备了酒水,以及京城有名的果子点心等。

林霁云不喜喝酒,孙常威和张慧安是不敢喝酒,怕醉酒出丑态,所以三人就坐在一起一边欣赏歌姬表演一边小声说话。

此次是瑞国公嫡长子婚前最后一次宴请众人,他的不少好友都一一到场,少不得寒暄招呼。

等轮到林霁云他们,已经是宴席的后半段了。

郑桓见他们桌上的点心都快吃完,酒却没动,道:“看来寒舍的点心还算能入口。”

孙常威和张慧安忙道很可口,郑小公爷费心了。

郑桓一笑,让奴仆又拿了几份,这才转入正题。

“此次请各位前来的缘由已经在帖子中明说了,在下也不绕弯子了,听闻三位所在的造物社制作出了珍奇材料,连陛下都夸赞,太学已经用来做了窗户,我便想着,婚房若是也能沾上半点圣恩,便也足够了。”

“只是不知道那‘玻璃’,究竟是如何模样?”

听郑桓这么说,孙常威连忙将带来的玻璃样品从锦袋中拿出来,先前孙常威在官窑更新玻璃品级时,做的都是这种小玻璃,如今拿出来展示正好。

郑桓虽然见过各种珠玉宝石,眼界极为开阔,但第一次见到如此透明之物依旧是吸了一口气,他双手接了过去,仔细摩挲这透明如薄冰之物,连连称奇。

这模样和孙常威和张慧安第一次瞧见玻璃也没两样,毕竟玻璃是林霁云和君颉从ABO世界带回来的产物,以这个世界原本的制造水平,恐怕还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制造玻璃的条件。

如今孙常威和张慧安已经习惯他人第一次见到此物发出的惊奇声,大家等郑小公爷心情平复后,林霁云才开始和郑桓介绍玻璃窗的优点。

玻璃窗与纸窗、纱窗相比,优点显而易见——容易清洁,且阳光能大面积直射进来,房间更加温暖舒适,其次玻璃窗更加经久耐用。

林霁云说了半天,郑桓都点头称是,唯有说到玻璃更加通透的时候,提出来一点疑问。

“婚房用玻璃做窗,那岂不是屋内一览无余?”

林霁云顿了一下,他在太学学堂换玻璃窗倒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毕竟学堂是公共场合,没有隐私可言,玻璃窗还方便外人查看屋内学子是否认真听讲,但是用作婚房的话,隐私性就不够了。

不过这也很好解决,林霁云让人帮忙拿纸笔,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在玻璃窗内安装上下卷动的竹帘,白天时可将竹帘升起,晚上安寝时可将竹帘放下,那样外面就窥探不了房内的动静了;二是安装左右推拉的布帘,布帘可以安装两层,一层轻薄一层厚重。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