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李恪(二)(2 / 2)

扶苏反复琢磨张姑娘这几句反问,突然扶苏瞪大了双眼,“唐太宗这是要让长孙无忌除掉李恪!”扶苏对自己的想法惊住了。

“或许是这封《诫子书》的作用,李恪学会自我克制,此后未再见李恪因其他过错被罢官免职,不仅如此,李恪敬畏权万纪的刚直而善纳其言,连太宗都啧啧称奇。”

“在这一片祥和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就是李承乾的谋反,和立储之事。”

“但皇宫中到处都是眼线,作为太子的李承乾自然也就听说了这件事,便“病急乱投医”带兵造反直接代替李世民之位,这样一位整日萎靡不振的太子终究是敌不过老辣的李世民,最后也没有落得一个好的下场。”

divclass=contentadv“太子之位空缺,引得众多皇子蠢蠢欲动,然而唐太宗心中却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

“看看,照唐太宗对待李泰的方式,李泰不滋生出争夺皇位之心才是怪事好吧!反观李恪,仅仅是因为一顿稍显亲近的家常便饭,便招来太宗的怀疑,实在是冤枉!”

“唐太宗为什么不立李治呢?因为在他的眼里李治是仁弱的。”

“这真的是宠爱吗?为什么晚年了还要往李恪身上加把火呢?还要在提一次立储之事,他有那个上位的可能性吗?还多次提醒大臣们李恪“英果类我”这句话!”

李信:照这么说,这也没一碗水端平啊!

曹操:是我,我也得膨胀,堂堂的皇帝怎么就分不清主次呢!

孝庄:按宠爱排的话,应该是李泰、李承乾、李治、李恪,可怜的孩子!

“可是长孙无忌不同意啊,当时关陇集团势力那么大,唐太宗只能立李治为太子。”

咸阳宫,

“扶苏,和李斯学了这么长时间了,你看出什么问题了吗?”嬴政对着在看竹简的扶苏问道。

“本来以他的才干是最有望被立为太子的,但他有着隋朝皇族血脉,无论是长孙无忌的压迫还是怕有改朝换代的风险,他都不可能会封为太子,而他也因为自己的身份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就因为这件事,长孙无忌与李恪从此势同水火。”

“于是唐太宗又想到了换储,而当时的李恪是唯一合适的人选,因为除了李恪之外的其他几位王子都不是很成器。不是因为被贬、被杀就是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李世民这时候除了李恪别无他选。

他不可置信自己的想法,看向了父皇,父皇对他点了点头,居然露出满意的结果。

嬴政又问道:“说说你怎么看出来的?”

“张姑娘不是反复提了好几次长孙无忌的势力大吗,而且李恪一点可能都没有,为什么要再次提起一次,刺激长孙无忌,这不是更让长孙无忌容不下李恪吗?我就是在这最后一句话看出来的。”扶苏说完再次看向了自己的父皇,想要知道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