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英主柴荣(2 / 2)

divclass=contentadv“与此同时,柴荣趁着后蜀势力逐渐衰落,分兵讨伐后蜀,历时半年将后蜀打得龟缩到兴州南方不敢出头,使后周西方防务更加稳固。”

“其实,北宋在与北方异族的战斗中败绩累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幽州这块屏障失守。”

“周世宗意识到了幽州的战略地位,所以,他在打算北伐后将夺取幽州作为首要任务,事实证明,柴荣的决策是正确的。”

“在经过周密的准备后,柴荣知道到契丹的贵族阶层矛盾激化,借此良机调度了中原大半的兵力进攻幽州,打算一鼓作气讨伐燕云十六州,解决北方异族在中原边境上的最后领土,一统中原。”

“显德六年,柴荣再次御驾亲征,以风雷之势仅用一天时间就打下了宁州,又用了二十六天夺取两处重要的关隘,紧接着半个月内拿下了莫州,又半个月夺取了瀛州。”

“短短四十几天的时间,柴荣的大军就已将关南全部中原失地收入囊中,北伐军士气高涨。”

“但是,正当柴荣希望乘胜追击对契丹人进行进一步讨伐时,突然染上了怪病,不得不率军返回都城,在回到皇宫后不久便不治身亡。”

“柴荣六年时间里一直在征战讨伐,不仅是自己国家疆土日渐辽阔,也对各方势力进行威慑,让他们实实在在的见识到了后周的强大!”

“赵匡胤的差点一统中原,是在柴荣打下的天下基础上完成的,柴荣可谓是功不可没。”

“在位六年,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征伐之术卓越的同时,对于国政也是得心应手,锐意变革,加强经济教育发展,他所做的一切都符合明君的要求,他的功绩可以这样形容,如果不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宋王朝了。”

“柴荣在历史上并不像唐宗宋祖那样极负盛名,但是在那个割据混战的时代,这样一位文治武功为一体的君主真的可以算是天选之子了。”

“说他是一位一代雄主,也毫不为过!”

李世民:我认同,这位确实值得一代雄主的夸赞,乱世中能做到这一步,我只能说很强,就如张姑娘所说,如若不是英年早逝,这大宋也不一定能出现。

朱元璋:倘若柴荣能够多活几年,恐怕辽、金、元三朝根本无法在中原落脚!这差点一统的天下,到底是谁的功,还真不好说!

朱棣:可以说,周世宗柴荣虽然未能实现为君30年、扫平天下的愿望,但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经决定了他必将成为结束中唐以来200多年割据动荡的决定性人物,还有这快中原一统的天下,赵匡胤你这功劳占的可是名副其实啊!

要不是你和柴荣意见相左,那辽国都不能成你们心腹大患,这事你承不承认?

赵匡胤:我的错,如果当时的我能在一统路线上的选择与柴荣一样,就不会先攻打南唐,使契丹得以休养生息,最终,让辽国也就成了大宋政权的心头大患。

“可以说,在当时中原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北宋仅用了20年便完成一统,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一统之势已不可阻挡。”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