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七国之乱(2 / 2)

“周朝当年分封了很多诸侯国,这也造成每个诸侯国自身力量一开始都比较薄弱,难以和中央抗衡。”

divclass=contentadv“而汉朝分封的诸侯国却面积广阔,坐拥数郡,这就造成那些地段好、地广人多的诸侯国发展很快,迅速形成势压朝廷的情况。”

“比如,吴国境内有铜矿,又享有铸币权,再加上临海可生产海盐,吴国很快就成了富裕的诸侯国,在财力上实力非常雄厚,很多朝廷没有的刘濞却都有。”

“有钱有人有地盘,吴国等实力强的几个诸侯国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汉景帝刘启采用晁错的削藩政策,虽然激起了七国之乱,但平定叛乱后,诸侯的实力遭到极大的削弱,再也无法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这是刘启为汉武帝刘彻打好的基础。”

“在汉景帝还没上位的时候,刘启和刘濞就有点不对付了。”

“刘启是公元前188年出生在代地中都,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亲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就是前面说的窦漪房。”

“在公元前179年,刘启被立为皇太子。”

“有一天,吴王刘濞的儿子进宫来与刘启下围棋,因为下棋时两人出现争执,吴王的儿子对身为皇太子的刘启出言不逊,刘启就拿棋盘砸他,结果把吴王的儿子打死了。”

“这使刘濞大为恼火,当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时,吴王刘濞十分愤怒,从此称病不上早朝。”

“当时的帝王汉文帝体谅他的心情,就准许他不用朝请,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和好的意思,反而更加骄横。”

“但人家怎么说也失去了儿子,不管人家怎么过分,汉文帝也受着。”

“公元前157年时,汉文帝驾崩,刘启即皇帝位,为汉景帝。”

“在刘启即位后,吴王刘濞的势力也慢慢壮大起来。”

“这时,御史大夫晁错认为各地的诸侯王力量太过雄厚,可能会造成江山不稳定,就向刘启建议,削夺各位诸侯王的封地,把封地都收回朝廷手中。”

“刘启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在公元前154年时,他以各种名义先后削去了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封地。”

“当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时,早已对刘启心怀不满的吴王刘濞凭借他的实力,立即以越城为据点,联合起其他不满被削减封地的6个诸侯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反叛了。”

“刘濞发兵20万,号称50万,为主力,同时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举兵西向。”

“叛军打到河南时,被刘启的弟弟梁孝王刘武拦住了,但刘武的兵力不足,难以招架叛军的攻击。”

“刘启善于用人,派了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36将军,以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仅仅3个月的时间,军队就大破叛军。”

“刘濞逃到东瓯,为东瓯王所杀,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杀,反叛的七国最终都被废除。”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