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嗣子(1 / 2)

承乾帝和阿四都没想到还有第二个人跟着进来,他们顺着影子抬目望向那影子的主人。

那是个三四岁左右的小男孩,长得粉雕玉琢,瓷娃娃般的好看。

他穿了一身喜庆亮眼的红色衣裳,乍一入眼,便让人有种扫去阴霾之感。

承乾帝缠绵病榻多日,一颗心早在谷底,都快发臭发烂了,此刻忽然瞧见那孩童特有的勃勃生机,昏沉沉的心,顿时也有了几分活力。

“老六,这是哪家的孩子?”

“是汉州王家的老二。”李星回道。

他牵着小孩上前,走到承乾帝面前,然后蹲下耐心道:“这是皇帝陛下,快拜见。”

四岁的小孩,还什么都不懂,不过他听父亲的话,父亲说要听六叔的话。

“李冲拜见皇帝陛下。”

小孩奶声奶气的声音在大殿里响起。李冲小小的身体,很标准的跪下拜见,给人一种老成持重之感。

这样的小孩,一下子便入了承乾帝的心,他开心笑道:“哈哈哈,起来起来,当宫里是自己家,莫要拘束。老六你也坐,陪父皇说说话。”

阿四早已极有眼力见的搬来椅子了。

李星回坐下来,将李冲招到身边,抱着他问要吃什么水果。

边上圆桌放了不少时令水果,这些水果正散发出浓郁的果香。

承乾帝病后,秧禾殿里便充斥着药味,宫女们为了驱散药味,想了无数办法,从香、换到鲜花,可不管是香料还是鲜花,承乾帝都很敏感,闻之头晕恶心。

后来,有宫女提议换水果,水果也能散发出令人心旷神怡的香味。

巧的是,承乾帝对果香没有恶心反应,还很喜欢闻那浓郁的香味。

阿四瞧了眼承乾帝,见他满眼高兴,便大着胆子道:“小公子,喜欢什么,告诉陛下,让陛下赏赐给你。”

“想吃这个……”李冲指着一串从番邦进攻过来的葡萄,奶声道。

“给他。”承乾帝哈哈大笑。

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可他看到年轻的生命,便觉得心情舒畅。

阿四将葡萄递到李冲手里,还贴心的放了个瓷盘让他装葡萄皮。

李冲拿到葡萄不敢吃,抬眸看了眼李星回,见他点头,又谢了圣恩,才开始吃起来。

“知礼数,汉州王教子有方。”承乾帝夸赞道。

“父皇,儿臣今日进宫,是忧心毕敬业,他可抓住了?”李星回抱着小李冲,闲话家常般问。

承乾帝闻言微愣,他这个儿子可是很少关注政事的,今日怎么多问了?

不过,他转念间,想到毕敬业事关重大,任何一个大启朝的人,都应该关心,便也释然了。

只是,在外人面前谈论政事,他觉得有些不妥,便扫了眼正吃得香的李冲。

“冲儿,你跟阿四公公出去玩,可好?”李星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立刻便将李冲交给阿四。

“是,六叔。”李冲乖巧点头,抱着葡萄跳下他的双膝,便小跑着往外走。

待小小的人影消失在秧禾殿后,承乾帝感叹道:“你年纪也不小了,该成亲了,赶紧给朕生个孙儿。”

“父皇,儿臣此生恐怕都无法给您一个孙儿了。”李星回霎时无比落寞。

他这些年来,吃过不少药,很多药虽然能延缓他的病情,延长他的寿命,可也损伤极大,譬如失去开枝散叶的能力。

此话让承乾帝一窒,不知该说什么了。以前太医便提醒过,他早已有心里准备。

可饶是做了心理准备,也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见承乾帝沉默,李星回倒是扬起抹笑意,宽慰道:“父皇无需为儿臣难过,儿臣已经接受现实。没有自己的孩子,算不得什么,世上没有自己孩子的人,多的事。”

“既不能有自己的亲生骨肉,便过继一个吧。”承乾帝凝声道,“朕看那李冲便极好。汉州王家的世子本王见过,不是此子。你若过继他家老二,对他没什么损失。”

“儿臣也真有此意。”李星回起身郑重行礼,“儿臣多谢父皇了。”

“行。”承乾帝点头,示意他坐下,继续道:“现在有了孩子,你可要打起精神来。再过些日子,朕给你封王,你也算有个依仗。”

此刻的他,仿佛不是一个帝王,而只是一个平凡的父亲。

“儿臣多谢父皇,至于封王,便算了,儿臣未为国朝立过寸功,若封王,恐惹群臣不快。”李星回起身拱手拒绝。

“罢了,再说吧。”承乾帝现在烦心事多,见儿子拒绝,便也懒得多说了,“过继的事,你早日与汉州王说。”

“是。”李星回坐下来,又问起了毕敬业的事。

“还未抓到,朕现在担心他逃出城去了。”承乾帝眉头紧锁,摇了摇头。

“可儿臣并未听说城门被打开过,自暗狱被劫以来,京都都处于封城状态,哪怕是外面的人,也从未有人进来过,怎么可能出逃?”李星回语气坚定。

这般坚定的语气,让承乾帝有些意外,他没发表什么评价,只沉默了片刻后,转移了话题,“与父皇说说,宗室里那么多孩子,你怎么就挑中了汉州王家的?”

汉州王是宗室最闲散的那一批郡王,没有实权,没有野心,整日研究文化方面的东西,倒是将他们熏陶得格外儒雅谦和。

“许是缘分吧。儿臣也不知为何,一眼,便瞧上了。”李星回眼眸闪过一丝热烈。那抹热烈转眼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

若彭淑在此,一定会震惊。因为李冲是她前世立的第一个新皇。

前世李星回驾崩前,在弥留之际,她提议过继汉州王的次子,也就是李冲为嗣子。

汉州王是个文人,谦逊有礼,温和儒雅,广施善缘。这样家庭生养出来的孩子,比那些顽劣的要更容易培养,她一眼就相中了。

同意过继后,李星回驾崩,她在李肃的辅佐下,立新君登基,开始垂帘听政。

李冲也确实很争气,在接受帝王教育的十五年里,学习优异,从未让她失望。

满朝文武,以及她,都觉得李冲会成长为一代明君,整个朝廷上下,一片希冀。

所有人都在等这位年轻的帝王亲政,期待他带领国朝走向新的辉煌。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