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新式机枪(1 / 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

来到皖东的这段时间,于文志的皖东抗日军从不足百人扩张到了数千人。

由于皖东抗日军打了几个大胜仗,在全中国人的心里,皖东就是抗日的未来。

很多抗日志士从全国各地来到皖东,加入皖东抗日军,参加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由于这些人多是热血青年,很多人还间是知识份子,有了他们的加入,皖东抗日根据地实力大增。

皖东抗日军已由秋天时的五千余人扩张到了八千余人,于文志以特务连和通讯连为基干,增加了一个第三团,第三团约有两千人,团长由袁辅臣担任,张阳调任一团二营担任营长,接替了袁辅臣的职务。

一团和二团都进行了扩充,每个团的兵力都有近三千人,再加上特战队和机炮营、新成立的警卫营,皖东抗日军实力大增。

与此同时,兵工厂以及配套的火药厂、炼钢厂也都建了起来。

火药厂和炼钢厂的设备全是哈特从沪城搞来的。

而铁矿石和铜矿石皖东一带并不缺乏,所以,兵工厂得以运转起来。

而计划中的巢湖农场从设计到筹备都非常顺利。

郭保林、董时进、叶笠对巢湖周边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建设农场的可行性方案。

于文志准备大刀阔斧大干一场。

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

皖东一带发现了很多流民,这些流民因为受了灾,所以离开家乡到处乞讨,他们就像蝗虫一样,吃光了路过之处所有的食物。

此时,汪顺任来安县长,侯远生任全椒县长,两个人都递交了报告,仿佛是一夜之间,两县境内多了数万饥民,而且人数每天都在增加中。

汪顺和侯远生在报告中说,虽然来安和全椒去年获得了丰收,但这几万饥民的到来,一定会引发社会的动荡,二人的想法是,将这些饥民赶出皖东,让他们去皖南或者江苏一带去乞讨。

于文志想了想就说:“数万饥民,这可是发展的一个好机会啊!”

“巢湖农场即将建立,巢湖边虽然可以开荒,可是没有足够的人手,这些饥民来的正是时候,咱们就为这些饥民提供食物,让他们去巢湖农场开荒,开出的地打出的粮食,一半自留,一半上缴,这样一来,即可以让巢湖农场发展壮大起来,增加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实力,又可以安置灾民,扩大兵员和税收征集地,一举两得。”

于文志就叫来了郭保林。

“郭老师,我准备将来到皖东的几万饥民安置在巢湖农场,你看怎么样?”

郭保林大喜。

“巢湖农场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一下子增加了几万人手,这对开发巢湖农场极有帮助。以后有人手尽管派来,以我的估算,巢湖农场一带最少可以安置二十万百姓。”

于文志就说:“前往巢湖农场的饥民大约有五、六万人,而且人数还会陆续增加,这些饥民每天的吃喝就是一笔不小的消耗,我会从来安、全椒、巢湖、含山四县的仓库里给你运粮食,解决饥民的生活问题,你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将这些饥民组织起来,将巢湖农场建起来。”

郭保林连连点头。

“巢湖农场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手,有了这么多人手,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开荒,我在这里向于长官保证,到了明年秋收时,巢湖农场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上缴大量的公粮。”

当下于文志下了命令,让各县的饥民全部前往巢湖农场,根据地政府会在巢湖农场为他们准备好过冬的粮食,以及开荒种地的工具和种子,如果谁不愿去巢湖农场,那就立即赶出皖东根据地。

随着于文志一声令下,五六万饥民向着巢湖农场蜂拥而去。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饥民不断涌入归巢湖农场,最终,巢湖农场竟然容纳了近十万饥民。

一下子添了这么多的人手,身为巢湖农场场长的郭保林兴奋异常,每天带领这些饥民盖房子,开荒种地,只几个月的时间,巢湖农场就有了雏形。

在建设巢湖农场的同时,兵工厂的生产也红红火火。

于文志来到了兵工厂,新建成的兵工厂位于大山之中,要想进入兵工厂,必须弃马步行,山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为了保护兵工厂,于文志在兵工厂驻扎了一个守备连,全连一百多人,守着隘口险要之处,小鬼子就算是进攻,也很难通过隘口。

火药厂和炼钢厂就在山沟中,而兵工厂则设在了一个天然的山洞中。

山洞很大,足以容纳兵工厂在这里生产。

于文志进

入山洞中,唐云清和刘远就迎了过来。

“于长官,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你们的情况,现在怎么样?生活上和生产中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我一定尽力帮你们解决。”

唐云清笑着说:“没有困难,我们的生活很好,每周都能吃上肉,白米饭管够,生产中也很顺利,现在兵工厂每天都能生产一万多粒子弹,一百多枚手榴弹,还能修理损坏的枪械。”

“对了,于长官,我们最近研究出了一款新武器。”

“新武器?”

“是的,是一款轻型机关枪,可以当冲锋枪使,但子弹的射程要超过冲锋枪,这款轻机枪还没有名字,你来的正好,给这款轻机枪起个名字啊。”

于文志接过了机关枪,见这款机枪与捷克式有些相像,但又有所不同,于文志拿着机枪来到枪靶附近,拿着轻机枪对着枪靶就是一梭子。

随后,于文志放下了枪,有战士报靶道:“一共打了三十枚子弹,二十枚十环,九枚九环,一枚八环。”

于文志很是满意的将枪交到了唐云清手中。

“轻机枪能有这个准度很不错了,就叫这款轻机枪为皖东造吧。”

“这个名字好,一听就知是咱们兵工厂出品的武器。”

唐云清和刘远一脸是笑……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