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大阪师团 经商有道(1 / 1)

皖东,明光县。

于文志带着新任参谋长江涛来到明光县视察防务工作。

自从鬼子上次扫荡失败之后,就再也没有发动过大规模的攻势。

而新七军也在上次的反扫荡中受到了损失。

敌我双方都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所以,皖东一带呈现出了敌我双方相持的态势。

这种态势与全国的大形势相差不多。

抗战自武汉会战之后,鬼子兵力损失太大,前期训练好的精兵几乎全部战死,而新兵的战斗力不如老兵,在后勤方面,战争消耗了鬼子大量的资源,鬼子本来就是小国,资源有限,所以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而中国方面,虽然资源多,但中国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岛国是工业国,农业国想要战胜工业国的难度是巨大的。

而且在战争的前期,中国丢失了东部大量的土地和人口,经济受到了重创,因此也无力对鬼子发动反攻,中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在皖东也是同样如此。

既然新七军和鬼子谁也奈何不了谁,那就只能僵持下来。

为了防止鬼子进攻,于文志下令在明光一线修筑国防工事。

于文志带着姜涛在工事视察,观看施工进攻。

见工事施工进展顺利,于文志很是满意。

这时,于文志发现,阵地上放着一门鬼子的九二式重机枪。

于文志很是惊讶的问道:“你们从哪里搞来的鬼子机枪?”

一旁负责守卫明光的三师一团,团长是刚刚晋升的姜冲。

听到于文志发问,姜冲乐呵呵的说:“于长官,这大炮是我们用十头大肥猪换的,还换了两千发子弹。”

“换的?这明光一带除了咱们新七军就是鬼子,难不成你是从鬼子那里换的?”

姜冲就说:“于长官,你还真说对了,真是从鬼子那里换的。”

一听这话于文志就乐了。

“扯淡,大炮在小鬼子那里也是稀缺资源,小鬼子怎么可能用重机枪和你换肥猪?”

姜冲一笑。

“于长官,这你可就不知道了,我们对面的小鬼子是刚刚调来的第四师团,这第四师团的小鬼子与别的小鬼子真的不一样,别的小鬼子想的是怎么消灭我们,而第四师团的小鬼子想的是怎么和我们做生意,发家致富奔小康。”

于文志一听,不由乐了。

心说以第四师团官兵的德性,这用大炮换肥猪的事他们还真能做得出来。

姜冲又道:“于长官,我们不光换了一门重机枪,还用一百坛酒和二百只鸡鸭换了五挺轻机枪。”

“小鬼子还想和我们换三八大盖和子弹,我们嫌弃他们的三八大盖杀伤力小就没有同意,弄得这些小鬼子很失落。”

于文志没憋住乐了出来。

“照你这么说,这第四师团的小鬼子就没有不敢换的。”

“可不是咋地,这些小鬼子,一个个只想着发财,根本就不想打仗,只要咱们价钱给得够,他们裤衩都敢脱下来卖。这帮家伙,哪里是士兵,分明就是奸商。”

于文志就笑了,上一世,自己就对大阪师团有所了解,现在看来,这大阪师团的德性并没有变,这帮家伙,都是视财如命的主,至于狗屁的军国主义,他们理都不理。

现在看来,他们还是没有变啊。

当然,虽然自己的对手换成了大阪师团,但是还不能松懈。

因为根据情报,大阪师团换了师团长,现在的师团长是山下奉文。

山下奉文这个家伙,现在虽然名声不显,但在另一个时空的太平洋战场上,这家伙可是大放异彩,带着军队横扫了整个马来半岛,被称为马来之虎。

山下奉文绝对不是一个可轻视的对手,大阪师团虽然商业气息浓重,又爱好和平,但在山下奉文的手上,他们也会变成虎狼之师。

所以,对于第四师团,可以和他们做生意,但对他们一定要警惕,有山下奉文在,保不齐什么时候给自己来一个突然袭击,如果没有防备,一定会吃大亏。

正想着,远处跑来了一个士兵,气喘吁吁。

姜冲就瞪了士兵一眼。

“这么没眼力见呢,没看到于长官来了吗?”

那士兵连忙向于文志敬了一记军礼。

于文志就问:“这是怎么了?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那士兵看了姜冲一眼。

姜冲就说:“瞅什么瞅,于长官在这里,有什么就

说什么。”

“是!”

“团长,刚刚蚌埠的大阪师团派人捎来了口信,说是要和咱们做一笔大生意。”

“什么大生意?”

“鬼子说,只要我们出得起价钱,他们愿意把大炮卖给咱们。”

“大炮?”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愣了,谁也没有想到,鬼子竟然愿意将最宝贵的大炮卖给新七军。

一旁的姜冲也极为诧异。

“于长官,你说,这帮小鬼子是不是穷疯了?”

“他们竟然愿意把大炮卖给咱们,他们这是不想打仗了?”

于文志也乐了,就问那个士兵:“鬼子愿意卖什么炮给咱们?是迫击炮还是掷弹筒?”

那士兵忙说:“不是迫击炮,是九二步兵炮,鬼子说,只要咱们出得起价钱,他们愿意卖给咱们一门九二步兵炮。”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兴奋了。

在这个年代,大炮可是好东西啊,各部队对大炮都视若珍宝,哪怕是拥有炮兵团的新七军,大炮也不会嫌多。

特别是鬼子的九二步兵炮,重量轻,威力大,很适应中国的地形和公路情况,是战斗中的利器。

一听这话,于文志看向姜涛。

“姜涛,你这小日子过得不错啊,小鬼子连九二步兵炮都愿意卖给你。”

姜涛也乐了,就问士兵:“鬼子出什么价?”

那士兵说:“鬼子说了,要二十根大黄鱼才行。”

“二十根大黄鱼?”

姜涛眉头一皱,苦着脸说:“看来这笔生意是谈不成了,我哪里去搞那么多的大黄鱼啊。”

于文志就说:“姜涛,你这家伙真是太小家子气了,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放过?”

“于长官,你说的轻巧,我哪里去搞二十根大黄鱼啊。”

于文志一笑。

“这二十根大黄鱼,我来出!”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