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拓空之法(1 / 2)

埊法 于埊 3504 字 8个月前

于埊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拿着这本古书,很薄,只有十多页,书写着密密麻麻的繁体古文字,不知道怎么保存的,手里的这本书,至少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却还像新的一样,纸张柔软细腻,触摸起来显得很光滑,也很有韧性。

书皮和书页,是暗黄色的。没有找到发潮后变色和污渍,看来这本书,要么就是保存的人很注意防护,要么就是本身的材料有问题。

普通的古书,放到现在,就算保存的再好,也多多少少会有些瑕疵。

于埊的手指在纸张上动,略微感觉出有些光滑,不是普通书页的那种光滑,而且不是蜡制的手法。

这时候罗真道人也在旁边插话

“这本书的材质不寻常,但是我看不出来,只能感觉是没有见过的材料特制的”。

听到这,于埊想了想,直接开启了燃灵之眼,寻常眼光看不出来,那我试试不一样的!

开启了特殊能力,果然就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

通常我们读书的纸张,都是用木浆经过多层过滤压合而成,所以放大后,会看到排列不整齐的各种条条细丝。

这本书也是一样有条纹,但是每一条浆丝,包括书写的文字,都包裹着一层没有辐射的不明物质,这种物质颗粒极其均匀细腻,表面光滑反射着四处照射来的光线,将木浆丝和书写文字的矿物质,完完全全的包裹起来。

单纯的触摸,确实分辨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但是最大的特点,就是于埊观察了半天,也没有发现这种物质有丝毫分子逸散的现象。

有这层东西包裹着,书本的页面和文字,自然也不会有逸散的分子颗粒。

这就很神奇了,足以让于埊和罗真都惊诧许久,目前所知,世间大部分的事物,不管是生物,植物,还是金属物体,都会存在分子结构的溃散问题,有的时间久,有的时间短,这是一种自然分解的常理或者规律

可是现在这本书?有点违背常理了啊?

最起码罗真活了几百年,都还没有见过分子结构不溃散的东西

于埊自然不信邪,像眼睛注入更多的灵气,更专注的看了起来。

每一页都仔仔细细的翻看过去,终于在几处纸页的边缘,有了发现,这几处的条纹是存在缺口的,这就像干干净净的白纸,突然发现了几个黑点,就是这样显眼。

虽然只是零零星星的几个小缺口,代表了少有的几个缺失点,但终究是形成了缺口。

于埊撤掉了灵力的灌输,让发涩的眼睛休息一会,同时脑子里则快速的运转不停,看来这种材料很罕见,虽然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坚实,但分子流散的频率非常非常低,低到法察觉的地步。

换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法像于埊这样,发现缺失的部分。

按照这几个痕迹和书籍内容分析出来的时间,这本书至少有400年左右,可能几十年才会偶尔有一个分子颗粒脱落。这就是不同的地方,地球上的任何事物,不管是金属,石头,树木或者元素,都是有分子结构的崩解脱落的,尤其是生物,几乎每一天都有百万级的细胞死去,脱离身体。

认知里,就算是陨石,经过外太空低温压缩到极限,然后再经过地球大气层高温炼化到极其坚固,每一天也都是有分子结构在剥落。

单凭这个,完全分析不出到底是材质本身的特殊,还是这种材料是经过人工处理达到的,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两者都有。

从材料上找不到答案,于埊果断的放弃了继续深究的想法,转而观看书里的内容。

翻开第一页,是竖排的三个大字“李生记”。

第二页开始,是正文,内容是游记的形式,讲述的事一个叫李生的人,十六岁以前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日出耕作日落习字,平平奇,十六岁的时候外出游历,但走了三个临城后,就返回家里的故事。

第一个临城叫湖镜城,因为城镇边上有一座湖,湖水清澈,人凭着身子去看,能照映出自己的影子来,书中大概描述了一些这个城镇的风土人情,小镇的特色美食,待了三个月后,就继续出发。

第二个城镇叫土阿城,名字来源不详,但是镇子建在一座土山脚下,也是一样描述了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待了4个月左右,就继续出发,到达了第三个城镇,叫川归镇。

讲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像之前一样,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故事,而是描述了一个现象。

有几个在当地备受尊崇的人,掌握一种特殊的金石雕刻之法,可以用一些特殊的器物,刻画阵法后,让死去的鬼魂住进去,并可以随时召唤出来。

小的是可以容纳单个鬼魂,大的可以住下十几二十几个鬼魂,并且互相之间并不冲突。

文字里用拗口的繁体语句,记录了操作的过程,现代人在看繁体字和古籍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是用猜测和推测的方式来翻译,经常会有误解或者文字不通顺的情况,甚至有时候会完全曲解原作的意思。

幸好于埊在罗真道人的帮助下,从小就学习繁体文,并且在后来小学的时候,那位鬼魂李老师也讲了很多繁体文的细节,让于埊对繁体文的理解程度很高。

快速的阅读着古书里的内容,于埊很快就翻译出来具体讲的是什么。

这个城镇人口并不大,也就是几千人,这里从很早之前,就有一个习俗,就是只要有新的婴儿出生,家人就会再孩子出生之前,寻找品相优质的玉石备用,让当地几个特殊辈分的人,在石头上雕刻出阵法。

采取婴儿三滴头血滴在玉石上,之后随着婴儿成长,每隔一岁就会用孩子的鲜血浸泡玉石,好在一般玉石都不是很大,只需要取适量的鲜血浸泡透玉石就可以,对孩子没有什么太多的影响。

直至成年后,每一年都要保持这个习俗,没有一个人可以拒绝。

等这个人不管是老死病死,还是意外身亡,待死后身体冰冷气息全,就会掏出心脏,把玉石放到心脏里,然后搁置在城中一口古井里存放七天。

七天后拿出玉石,就会发现,死者的亡魂,已经能够自由出入这块玉石,而且,只要玉石不受到破损,灵魂就可以一直存在,不会消亡。

这个叫李生的人,在这个城镇待了好几年,不但熟悉了这个城镇的一切,也见到了许多已经死去上千年的鬼魂,这些不但能够自由出入一些玉器,还能够和李生交流。

当然,也在这些鬼魂的帮助下,李生学会了这门秘法。

城镇中的老人,也不知道这个秘法叫什么,李生在书中,给它起了个名字“拓空之法”。

之后的内容,就是这个李生在学会了这门秘法后,直接返回了自己的村子,书籍的内容也到此为止。

“拓空之法?”

于埊喃喃自语的看着这四个字,然后看向旁边的罗真。

“感觉这本书和你的时代有点相近,你之前没有听过吗?”

罗真已经看了好些遍这本书了,自然知道于埊的想法

“没有印象,甚至都没听说过。道门秘术千千万,总会有一些大家都不太熟知的秘法,要不然为啥叫秘法呢!”

随后罗真继续说道

“你也知道,我生前并不是大的门派或者宗门的弟子,跟着师尊修炼,师尊教的东西也并不多,后来受限于灵体状态,不能直接和修道人士接触,就导致我知道的东西,并不太多”

“就是这么尴尬”!

然后罗真双手一摊,肩头耸动,嘴角也是一撇。

于埊已经习惯罗真现在这个样子了,古择….古择也有点适应了,但每次都还是会掉一地鸡皮疙瘩。

“那前几天那个鬼魂,你是怎么把他弄到古董瓷瓶里的?书上不是说,必须是玉器吗?”

“介个…介个嘛,也是凑巧,我也没想到真的能成”

说着,罗真开始讲起当时发生的事。

那个鬼魂托了好几层的关系找到古择,古择对这种所谓道门秘法的东西,第一时间想到的当然是罗真,就陪罗真过去,把那本书拿了过来。

罗真看完书后,感觉确实是有些门道,询问那个鬼魂,他说自己不喜欢玉石,唯独爱瓷器,而且中年时期看到那本书后,不知道脑袋哪根筋转不过来,每年也都会往瓷瓶上面抹血。

是抹血,当然不是泡,一方面是他也不是很信那本书的内容,另外一个就是瓷瓶有点大,要是泡透的话,估计人先死的透透的。

罗真不明白书本里的秘法是怎么操作的,但是之前自己可是用过锁妖的乾坤袋的,稍微改变了一下手法,给瓷瓶刻画了一个阵法,把那个鬼魂往瓷瓶里一扔,没想到就真的成了。

以至于罗真都蒙圈了好长时间。

“就这么简单?”于埊听到这,也一样蒙圈。

“就这么简单!”罗真道人虽然回复的硬气,但是,感觉话音比平时虚了好多…..随后还是补充的说道。

“不过,我明显感觉,书里说的东西,和我操作的术法,肯定不是一个东西,乾坤袋也好,封魂伞也罢,他们使用的阵法,其实是很简单的,这样导致阵法持续的时间,最长也不过十年,可书中说,有些鬼魂在玉器里住了上千年,这区别可是大了”

于埊当然知道罗真道人的意思,回应着说

“这当然大,我也是自己做过乾坤袋的,当然知道什么情况”

说着说着,于埊随手拿起沙发边上的一个布袋,这还是前几天小于叒来玩的时候,落下的装玩具的小袋子。

凌空使用灵气,在布袋上面,开始刻画一道看似繁琐,却也蕴含一定规律的阵法,等最后一笔画完的时候,阵法突然爆发出一道光亮,融入了小布袋里。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