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夫人旧识。(1 / 2)

春思荡(夺妻) 蛮姜 1179 字 6个月前

春三月里,入夜比之往常的冬日要晚了些,煦暖的春风里飘着结香萦人的香气,房里点上了灯烛,却瞧着今晚明月高悬,一片清晖似昼。

女使慢慢卷起了帘子,露出窗后对镜描眉的女郎,只见她换了一身鲜妍轻快的春衫,果然是穿了刚成婚时崔彦敬所赠的那条繁复的石榴红罗裙,鬓边一朵才摘的牡丹,花虽香,美人却比帘外的结香花还要醉人。

郗韶音借着月色描完最后一笔,提裙转了个圈,俏声问女使:“比之玉环西子何如?”

不等女使红着脸夸赞,廊前有人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娘子,夫人请您过去一趟。”

家道半落的表姑娘嫁入高门的美梦哪能如此顺心,大约是当年令崔彦敬倾心求娶没费她多少力气,后来这份磨难便尽数移到这位婆母身上来教她经受。

郗韶音一早知道世家高门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但她幼时便常听阿娘在耳边念叨,贫贱夫妻百事哀,男人看脸不值当,看人品又像是豪赌,谁知道他皮下是狼是虎?

她知道阿娘说的是自己,出身范阳卢氏的贵女当年与人私奔,吵着闹着逼迫外祖父母退让一步,嫁给了行商的阿爷。

阿爷这人空长一张好看的皮囊,哄着出身五姓七望的女郎下嫁,祖上留下的家产在婚后没过几年就叫他挥霍一空,说是行商,可半数都赔了进去。

一直到阿娘同他和离回了卢家,病中还遗恨愤愤,拉着她的手叫她发誓,将来一定不许学她,平白蹉跎一生。

郗韶音常常想起阿娘眼底那汪不甘的泪,所以成婚的这四年里总是忍气吞声,任由婆母挑刺却不顶撞。

至少崔家的门楣不会倒,她出门游宴有足足的底气,关起门来也有温存俊秀的才子郎君,总算没走阿娘当年的老路。

饶是一路上宽慰自己,可到了婆母郑夫人面前拜见时,仍是压不下心里的恼火。

郑夫人纵使再厌恶这个把儿子迷得团团转,丢了全家的颜面死活要娶的儿媳,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儿媳实在美貌,她阿娘卢氏当年就是长安有名的美人,更别提还有一个靠皮囊哄贵女私奔的阿爷。

可这惊人的美貌落在做婆母的眼中,并不算一桩好事。

郑夫人想起自从崔彦敬娶了这郗氏,不仅平日里没少被其他世家妇人嘲笑自毁门楣,连儿子也不再和她一心,便气不打一出来。

但见那纤弱的腰肢款款一摆,装模作样地唤一声“阿娘”,郑夫人冷笑道:“天都黑了,平康坊都快要关门谢客,你打扮成这副模样,是打算去赴哪门子宴啊?”

郗韶音未料到婆母今日说话如此冲人,强忍着脸色道:“回阿娘的话,妾去接郎君归家。”

“郎君在外应酬,自有下人照顾接送,还要劳烦你?”不过郑夫人今日并不是叫她来责问这种小事,顿了顿又道,“你有这样的闲工夫,不如想想成婚这些年,肚子里为何至今没动静,六郎都二十四的人了,你见哪个郎君这个年岁还没做耶耶的?”

崔彦敬不肯纳妾,一心守着爱妻,也不知道从哪来的这死心眼,除了赴诗会,就是围着娘子转,休沐不是带着郗韶音出门游玩就是关起房门来腻腻歪歪,若说四年前是为色所迷一时冲动,可四年都过去了,竟还是这副非她不可的样子。

郗韶音除却看重门第家底,最畅意的莫过于夫君的死心塌地,只不过迟迟怀不上孩子的确是也是她的一桩心事。

听闻婆母责问,想顶撞也不能够,只好垂下眼帘默默立在一旁等候婆母发话,只要不是给夫君纳妾就好。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