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留校指标(1 / 2)

柳河往事 清凉先生 2033 字 6个月前

不过就算现在提出申请,没个三五年恐怕也批不下来,而且学校的规模离大专院校还是有一定差距,就算晋级也不可能单独晋级,很有可能会是联合几个中专院校合并晋级,各中专院校也将会变成各专业学院。

如此一来大家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不仅要与琅州的工业学院和师范学校同平台竞技,还要与合并的中专院校内部竞争,如何保证信息学校在合并后还能独领风骚是需要考虑的。

而张栋紧接着画的第二张饼就彻底让聂向群服气了,那就是创办校企,一旦创办成功将极大的提高信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算多校联合升级,信息学校也会被划为信息工程院系,将成为新校的领头学院,而信息学校将会获得更大的资源倾斜和话语权。

两张大饼一环扣一环,相辅相成,怎么看都不是趴在玻璃窗上的苍蝇。

于是学校的一二把手很快就达成了统一意见,先办校企,同时申请学校晋级,张栋甚至提出与卫校、农校合并晋级,与其让教委给他们分派搭档,还不如自己选个搭档。

聂向群很是感慨,自己终究还是格局不够呀,张栋鸿鹄之志不局限于一城一池之得失,终是非自己可比拟的。只一番谈话,聂向群便认识到自己和张栋的差距,想想自己的年龄,如果学校晋级成功,那么自己在退休前再进一步可是板上钉钉的事。而张栋也能更进一步上到副厅级,于公于私张栋的方案都非常有前瞻性。

于是便和张栋探讨起了校企的事情,张栋倒是毫不隐瞒地把和虞昌和的对话说了出来,聂向群便和中立的胡卫华和肖致远谈起了此事,希望他们在非正式会议上提出来。现在肖致远这有点明抢的意思,令到聂向群好不尴尬,不由把希望寄托在胡卫华身上。

胡卫华见聂向群都快要点名了终于开口说:“肖主任这个提议倒是未必没有道理,毕竟学生是我校的学生,涉世未深,专精于音乐,尚不懂经营之道,如果被资本家蒙蔽了,恐怕得不偿失,学校有必要进行指导,不论出于对学生的帮助,还是维护学校的声誉,都具有可行性。不过学校毕竟是工科类学校,参股也好,独自成立校企也好,与音乐工作室合作难免被人诟病不务正业。所以我建议成立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背景的企业,类似于五道学院的五道同舟电脑公司,燕大方圆科技公司,以学校多年的知识产权专业技术,开展校外计算机培训中心倒是有一定的可行性。”

聂向群心说你这也没领会到重点呀,不如就让张栋自己来讲吧,便说:“胡主任这个建议很有建设性,计算机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与学校现在的专业也相符合,只是开设培训中心还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这样我们会后做一个调研,看看学校对比其他学校在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方面有哪些优势,张校长,您觉得如何?”

张栋也是郁闷,自己明明跟这两位仁兄交待清楚了呀,一个想捡现成的囚牛,一个还是没跳出办学的思维,见聂向群点名了只好说话了:“聂书记呀,各位同事,我倒是有个想法想一起探讨一下,顺便也看看我对学校了解得怎么样,这一个多月以来,我调阅了学校的一些历史文献,也和部分教职工作了一些沟通,对学校也是走马观花的了解了一下,当然也只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有些不成熟的想法,还望聂书记和各位同事指正。”

聂向群微微笑着说:“既然是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嘛,张校长这一来学校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这份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只是现在放暑假,张校长可能不太习惯,所以呀,我这次专门召开讨论会就是想跟张校长多多探讨,以便于让张校长多了解一些学校的情况。有句诗写得好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在学校呆久了,也有些看不清自身的优势和缺点,张校长初来,肯定能给我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并发现我们存在的问题。张校长但说就是了。”

聂向群这话可是给足了张栋面子,首先肯定了张栋的工作态度,其次隐隐有把张栋作为上级领导派过来考察的代表的意思在里面。

张栋微微一笑,不经意地扫了众人一下说:“学校历史悠久,从邮电学校一路走来,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设有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包含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电子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铁路通讯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等十来个专业。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目前在校学生人数已达5000人。学校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图书馆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学校还注重与外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算得上是琅州的明星学校,专业化程度与大专院校相差几,所以学校要成立以计算机或网络为基础的科技公司完全没有问题。”

众人均是面露不解的神情,怎么的,聂书记这是和张校长统一思想了?

张栋也不理会众人神情各异的表情说:“据我了解,虞昌和、梁利民、曾凯三位同学现就读于电子通信12班,专业成绩虽不怎么样,但也在音乐方面闯出了一条路,也算得上是学有兼长了。而骆文清、赵进却是软件工程7班的优秀学生,骆文清还是每年奖学金的获得者,更是前程量。而余磊老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我校,现在也是软件7班的班主任,不仅积极教学,还在利用业余时间考研,攻读的就是他所教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而他的同学和师长也都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前辈和杰出人才。学校是具备一所高校所具备的师资和专业水平的,所以我认为胡主任的提议有落地的可能性,建议立项成立计算机或信息类科技公司。”

余磊就是参会的年轻教师之一,他可是阳湖大学的高材生,读的就是计算机软件工程,9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信息学校当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

不甘于现状的他本想去南方闯一闯,毕竟现在软件专业的大学生去到南方大城市那可是非常抢手的,不过在琅州信息工程学校当时的校风和成就让他有了留下来的意愿。

不过他仍不是安于现状,又攻读起阳湖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由于本科生在职读硕士学位需要在职满三年,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他现在的导师正是他曾经的同学的导师。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