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力王墓)第90章 出发(1 / 2)

八部刺灵 九栋十二楼 1095 字 6个月前

第二天下午,高新月大包小裹的回来了,我和老陆赶忙帮她把东西抬进屋里来,迫不及待的打开看,果然是没让我们失望。

高新月带回来三顶行军帐篷,一大两小,大的可容纳十多人,小的可容纳两三人,其余除了药品和食物、登山服、登山镐之外,还有五套潜水服,三套军用防护服,以及防毒面具和探照灯每人一件。

她说除此之外还有些东西不便带上火车,已经托人提前运往云南,其中有两支火焰喷射器,三颗照明弹,三颗烟雾弹,还有三把德国军刀。

除了没有枪,我们这次探险可谓是装备齐全,纵使前路可能危险重重,我们心里也有底气面对。

晚上我们三个下了顿馆子,都没有喝酒,早早便回去休息,第二天早晨七点,我们便赶到了火车站。

何思国那伙人早就集合一处,老头在车站外转着圈,看到我们来了,指着他的北京牌手表,抱怨道:“瞧瞧,瞧瞧,这都几点了,你们怎么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

高新月回道:“不是七点半发车吗?我说您老着的什么急吗。”

老一代人出门都习惯提前一个小时以上去车站等,何思国教授便有这个毛病,他带着四个学生已经在这儿等我们半个多小时了,寒冬时节,老头的脸都冻的通红,我赶紧招呼众人先上车再说。

从北京到昆明的火车要开三天两夜,我们买了三张卧铺,七张硬座,可以轮流休息,倒不担心疲劳,一上车,何教授便介绍起他的四个学生,其中有三男一女。

年纪最大的男士有四十来岁,留着络腮胡,带着个黑框眼镜,头发脏乱,穿着也有些随意,很符合科研人士的气质,这位叫陈中华,是何教授的助手。

另两个男子年纪比我和老陆小一些,都是二十刚出头的青年。

其中一个生的大块头,个子得有一米九了,名叫乌力吉,这是个蒙古族的汉子,真不敢想象,这等彪形大汉竟然是搞科研的,如果不是何教授介绍,我们还以为是他请来的保镖。

另外一个青年男子与乌力吉站在一起显得格外的瘦小,他顶多一米六出头些,身子也有点单薄,他叫丁健,这小子跟我们打了个招呼便窝在一边读起了一本生物学的书籍,完全是一个书呆子。

至于何思国唯一的女学生,年纪大约二十五六岁,看其穿着便知家里条件不,风格不同于高新月,更像是书香之家,谈吐优雅,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这女学生叫叶锦霖,大家都叫她为小叶子。

在火车的轰鸣声中,我们这次云南探险算是正式启航了。

何教授给他的学生们讲解些此次实习的注意事项,他这四个学生中只有陈中华有过野外学习的经历,其余三人的学科还都只存在于书本上的理论之中,此次野外考察对于他们弥足珍贵。

我听何教授说的都是些野外生存的基本常识,什么不能单独行动,采样时要注意划伤,对于陌生的植被不可轻易触碰,野果更不能乱吃,我听的昏昏欲睡,他那几个学生却拿着日记本做起来笔录。

对于野外生存,我们这些人中,老陆是最有发言权的,他是狙击手出身,后来又进了炮兵团,还参加过两年援越战,是真枪实弹的和美国佬拼过的。

我虽然没上过战场,但我比老陆多干了几年警察,他是因伤退伍,后来直接任命为刑侦支队长,而我却是实打实的从基层干起来的,那时候国家警力不足,我们经常跨区域出警,有多次野外抓捕罪犯经历,多少积累了些野外生存的经验。

何教授毕竟从事科研三十多年,野外科研经验丰富,他的助手陈中华也是小有经验,至于高新月,也是军人世家,耳闻目染也知道野外生存不易。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