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李建子的野心(1 / 2)

太星集团。

李建子拿着一叠文件。

“女婿,你在华夏汉东一年竟然能做到如此的地步,有没有兴趣学习太星?”

“岳父?学习太星什么?”

“太星可是有很多是外界不了解的,今天我就给你讲述一下太星的发家史!”

李建子陷入回忆:

太星集团故事,要回到10年代开始说起。

10年,太星的创办人,出生在韩国的一个富裕家庭里,他曾经到过小日子留学,但因为不适应气候,身体出现状况,只好辍学回到棒子国。

回国后,他靠着他父亲的支持,创立了「造米厂」和做华夏贸易的「太星商会」,这些生意本来都算经营得不,可是后来战争爆发,严重打击了太星的事业,甚至让他一度面临破产。但他并没有就这样放弃。

在战争结束后,他发现棒子国国的物资缺乏,很多东西都仰赖进口,进出口贸易会有很大的机会,所以他再次创立了「太星物产株式会社」,专门做国际贸易,成功地累积起太星集团早期的财富。

后来棒子国政府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想要扶植国内产业,让棒子国自给自足,在这里就是太星的另一个机会。

50年,他创立「制糖厂」,当时他只花了三年的时间,就让棒子国的糖,从原本百分之百进口,变成超过九成都使用国产糖。

接着,还创立「太星服装」,成功占领棒子国服装市场,也让太星成功在棒子国站稳了脚步。

如果故事只到这里停下来,那太星,顶多就是一个棒子国的大财团而已,真正让太星变成这个世界级财阀的关键推手,是第二任会长-也就是我李建子。

我是我父亲的第三个儿子,曾在小日子和老美留学,他很早就意识到,科技在未来的力量会有多大。像是在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的时候,棒子国有家半导体公司面临破产。

当时我就建议我父亲,趁机去便宜收购它,现在听起来好像很理所当然,可是在当时候,半导体并不是什么很酷炫的产业。尤其他看中的「棒子国半导体公司」,大部分都只是在做一些电子手表的零件,父亲一点都不感兴趣。

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半导体是未来的产业,所以我自掏腰包,收购了这家半导体公司的一半股份,为太星的半导体事业打下了基础。

后来到79年,又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很多传统产业都遭到重创,电子产业反而是少数不受太大影响的产业。

这时父亲这才发现,科技和半导体未来的潜力,宣布太星要全力投入半导体,但父亲还来不及看到成功就病逝,改由我来接管太星集团。

在我刚接班的时候,太星集团已经开始生产很多电子产品和电器了。但这些电子产品,基本上都是在仿冒小日子的设计,而且品质也都很差。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