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旧厂改造(1 / 2)

大多数部门还是希望将老旧厂区改造为商业综合体,毕竟商业综合体见效是最快的,而且工厂宽阔的厂房面积,改造成商业综合体是最合适的。

张政禹提出,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改建。比如有的厂区,就可以改建成教育培训场地,开展未成年人的文化体育培训活动非常适合。有的工厂澡堂可以移交给洗浴或者改建恒温游泳池。而旧有的运动场,可以改造为全民健身中心。

其余厂区也可以参照这个模式,改建少年宫、文化宫等公益性文娱项目,将公益性项目和收费项目结合起来,既满足了群众的生活需求,也进一步拉动了消费。促进了财政增收。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老厂区的产权结构比较复杂,有些企业改制之后,厂区的产权在区里持有,这部分还比较好处理。有些厂由国企改制为私人企业,这一部分产权就不在政府手里,改制工作就比较困难。

如果贸然改建为商业综合体,没准就会引起产权和运营上的纠纷问题。

赵丹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提议,我们按照产权确定改建方案。产权在政府里的,由发改局先立项,建设局主抓规划。产权在企业手上的,由区经信局去对接企业,先看看能不能达成合作意向。”

会议快结束时,张政禹还不忘敲打一下各部门:“几个厂区闲置都十多年了吧,你们各个单位也没有找区委区政府把这个问题解决一下,哪怕改成你们单位办公楼也行啊,我和赵区长不主动提,你们宁可把房子烂在那也不利用起来。”

各个单位负责人低眉顺眼,没人敢吭声。

散会后,张政禹顺便问了一嘴赵丹:“赵区长,长河农业租地的事情怎么样了?”

“比较顺利,落河镇已经跟他们签协议了。我想了想,还是不以区政府的名义签协议,万一再有什么负面情况,我们还有回转的余地,这也是规避我们自己的风险。”

张政禹觉得这个处理方式很好,城东不是农业主产区,不必太大张旗鼓。自己事后给常山明回个电话,把这件事简单说一下,基本就可以了事了。

过了几天,规划局的方案通过了政府常务会,这次是对老棉纺厂进行改造,准备将原有厂房分隔成两层,32个区域,改建为城东文创园,主要用于教育培训和艺术培训。园区兼具餐饮、体育健身、商务洽谈等功能。

张政禹让郑家成把建设方案要了一份过来,整个园区以灰白色主色调为主,配合绿植、墙面墙绘,营造出现代化的感觉。

张政禹对建设方案还算满意,毕竟这是第一个老旧厂房改造项目,还有些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只要这个项目建设运营成功,就能够给后续的改建项目提供良好的参考案例,全区的老旧厂房都可以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改造。

整个工程造价预算在一千万左右,已经算是特别便宜了,如果采用征迁的方式,一千万甚至还不够赔偿后面家属院的那块地,给区财政省下了大量资金。

张政禹嘱咐郑家成,相关文件要快速传签,需要开专题会议的,要区政府办迅速打报告过来,已经下半年了,争取年底之前把建筑主题完工,速战速决,力争明年继续启动新的改造计划。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