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新区筹委会(1 / 2)

虽然上一年度,城东区没有达到千亿目标,但是强劲的发展势能依然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连出了两个省级经验之后,省政府将城东经验向中央进行了汇报,引起了部委高度重视。

因此,前几年看起来还是天方夜谭、梦中泡影的城东新区,现在看起来是应运而生。

在马忠德、郑一鸣的汇报,和陈其安、唐璐志的鼎力支持下,城东新区整体规划很快提上议程。

规划中提出,要在城东新区建设国际高水准、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区,将其打造为区域性金融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文化中心、互联网产业中心。

张政禹立刻要求区委办召集相关部门,研究成立城东新区筹备委员会。由自己暂时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赵丹、朱文杰任副主任。

全区干部都兴奋起来了,要知道一个省级新区,如果真的能获批下来,就是一个新的正县级管委会,将来甚至有可能升格为副厅级。

而新区下属的单位,将会空出数百个编制,以及数十个副县级、正科级、副科级领导职数。人人都想进去分一杯羹,特别是在区里多年没有获得提拔机会的,与其在区里守株待兔,不如去新区搏一把。

新区筹委会一成立,张政禹更是忙的不可开交,城东新区总共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区里现在要拿出详细的用地规划,把这200平方公里的土地规划框架先搭起来。

赵丹先给规划局拨了五百万规划资金,说不够再打报告要。

但这么大的事情,规划局一家是做不了主的。在张政禹的主持下,开了一次城东新区规划协调会。建设、规划、教育、民政、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参加了会议。

各单位都结合自身职能依次进行了发言。

张政禹指出:新区的规划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简单大气。按照二十年不过时的原则,科学规划交通路网、地下下水管网。尽力完善各类基础服务设施。

二是要避免铺张浪费。原则上新区不允许新建政府大楼、管委会大楼。原则上不得将老城区公共服务阵地搬迁至新区。新区所需的公共服务阵地,宁可新建,也不能减配老城区的公共服务。新区建设要以原经开区三个产业园为起点,逐步向周边发散,不应盲目大规模投资,造成财政资金浪费。

三是要科学建设。不能盲目上马项目,新区项目建设应该符合规划要求,不得为完成招商任务,盲目上马大型项目,尤其是商业综合体项目。

听了张政禹的意见,赵丹道:“我完全同意张书记的意见。我建议,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暂缓。住房小区也主要应该以公租房、经济适用房为主,同时辅助以低价的商业住宅小区。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目的,吸引外来人口在城东安居置业。”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