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章节被封了(1 / 2)

凡人而 11103 字 5个月前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一朵桃花绚烂地绽放。

楚地盛产桃花,但这一朵是战国末期最美的一朵。

次年,屈原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的时间。

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居乐平里。

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军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桃花开始成熟,他还渴求着更高。

周慎靓王元年(公元前320年),仲春三月,屈原应怀王之召出山进京。这一年他在鄂渚为县丞。

周慎靓王二年(公元前319年),升任楚怀王左徒。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齐。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忙于楚之内政外交工作。五国联兵攻秦,屈原随军而前。

屈原差点死去,醒来时自己身处一片桃花林之中。

纪明感受到又来了一个外来者,感叹了一番就不再理会。

司马晴更是只看了一眼就走了。

此人不是他,是一个多出来的误入者。

屈原没管身上的伤口,笑着欣赏桃花。

他也没有欣赏多久,还有人需要自己。

屈原写下一首诗让它和桃花随着风飘荡便离去了。

这首诗让纪明很感兴趣,但屈原已经离开了。

屈原也可以做到在桃花源中碎进随出。

此时,二十多岁的屈原相信自己身处桃花,面向春天。

周慎靓王四年(公元前317年),屈原忙于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

周慎靓王六年(公元前315年),深入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当真桃花春风别样开,屈原遇到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那个人——楚怀王。

虽然屈原和楚怀王是族亲关系,但屈原认为这关系不止如此。

从小便一起有这宏伟抱负,但陪伴之人比不过谄媚之人。

屈原的桃花焉了。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

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今河南西峡、淅川、内乡一带)。秦国张仪破楚齐联盟,楚怀王两次兴师伐秦,结果都被秦打败,汉中郡沦陷,史称“丹阳之战”。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楚国发兵反击秦国,在蓝田(今陕西蓝田一带)大败。楚怀王重新启用屈原,让他出使齐国,目的是让齐楚两国缔结新的联盟。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攻取楚召陵。惠文王愿分汉中之半给楚,与楚结盟。楚怀王比起汉中的土地,更想要获得张仪。张仪来到楚国,由于重金贿赂了靳尚,并得到楚怀王宠姬郑袖进言,得到释放回到秦国。秦惠文王死,在位共二十七年。子武王荡立。屈原出使齐国,回来楚国的时候张仪已经离开,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派人追张仪没有追到。

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元年。张仪由于不被武王满意,离开秦国赶赴魏国。屈原仍事怀王为三闾大夫。怀王领悟到被张仪欺骗,出于一时权宜之计起用屈原为齐使,当屈原从齐国回来后马上便被楚怀王疏远。

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秦武王二年,齐宣王欲为纵长,恶楚之与秦合,遣使遗楚王书,怀王犹豫不决,昭睢力谏,遂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屈原不能参与朝政,极可能通过昭睢等大臣敦怀王合齐。

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三年,甘茂取韩宜阳。屈原居住在郢都,设坛教学。

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秦昭王发兵出武关,攻楚,斩首5万,取析(今河南淅川)及左右15城而去。

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屈原流浪汉北(汉江以上,今河南南阳西峡、淅川一带)。秦楚复合,与屈原谋划相反,而奸人必有谗言害之,避地汉北,当有不得已之情在,故《九章·抽思有欲归不得之意。

周赧王十三年(公元前30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击退了三国联军。次年,秦国一大夫与太子横因为私事争斗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了此后秦国对楚国的频繁进攻。“屈原憎恨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让不真实的语言蒙蔽了正确的语言,这些谣言将会损害楚国的利益,是方正的人不能容忍的,所以屈原在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屈原此时已从汉北的流放地返回,和昭雎等一起,力劝怀王不要赴会,说:“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行。”可怀王的幼子子兰怕失去秦王欢心,竭力怂恿怀王前去。结果怀王一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劫往咸阳,要胁他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楚怀王被劫往咸阳,楚由齐迎归太子横立为顷襄王,公子子兰为令尹,不肯向秦割让土地,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

周赧王十九年(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将他的尸体送回楚国安葬。诸侯由此认为秦国不义。秦国、楚国绝交。屈原于周赧王十九年被免去三闾大夫之职,放逐江南。他从郢都出发,先到鄂渚,然后入洞庭。

周赧王二十年(公元前295年),屈原到达长沙,在这楚先王始封之地遍览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

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楚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24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周赧王二十一年到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79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九章·哀郢分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时间长达16年,在这之间并写下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九章·悲回风。

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楚顷襄王十九年,秦将司马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

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了。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屈原当时62岁左右。

屈原这朵桃花就此凋零。

司马迁为其在《史记中列传《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眜。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屈原被传为神明,带来神作。

因为他真的去过神境,看到过神明,哪里叫做桃花源

公园前340年楚国丹阳迎来了它的阳光,在春天,花朵绽放。

最美的一朵——屈原出生了。

花朵需要阳光滋养。

幸运的是,屈原遇到了——楚怀王。

楚怀王(约前355年-前296年),又称熊槐,芈姓,熊氏,名槐,出生于湖北广陵,楚威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

继位早期,楚怀王任用屈原等人才,积极改革变法,抑制贵族,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疆土。

这段时期楚怀王极力闪耀着,呵护着屈原。

后任用佞臣子兰、靳尚,宠爱郑袖,排斥屈原,为人利令智昏,国事日非。最后被秦昭王所骗,监禁于秦国至死

屈原的太阳垮了,楚国的黑暗也将至了。

熊槐是楚威王之子。楚国自楚肃王开始,经过近60年的休养生息,到楚威王后期,国势达到顶峰,与先后崛起的齐秦并列为三大强国,楚国成了当时诸侯中最大的国家,也是当时物产最丰富、人口最众多、军队最强盛的国家。楚威王十一年(前329年),楚、秦联合伐魏,期间魏赂秦上洛,于是秦国倒戈,魏国在南阳击败楚军,是为陉山之战。同年,楚威王去世,熊槐即位,是为楚怀王。

楚怀王五年(前324年),惠施主张以韩魏合齐楚,因此魏国以太子魏嗣(即魏襄王)入质于齐,公子高入质于楚。同年魏嗣返魏。楚怀王六年(前323年),楚国打着送魏公子高回魏国夺太子位的旗号,派大司马昭阳带兵攻入魏国,在襄陵(今河南睢县)大破魏国军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夺取了魏国的八座城池,一雪陉山之耻。同年,秦、楚、齐举行啮桑会盟。次年,因魏惠王耻于襄陵之败,张仪趁机游说魏王推行连横,提出联合秦魏韩来攻打齐楚的主张,并担任魏相。楚、齐闻讯想要攻打魏国,因雍沮劝阻而作罢。

楚怀王七年(前322年),因齐国封与楚国有旧怨的靖郭君田婴于薛地,楚王大怒,想要攻打齐国,因公孙闬的劝说而作罢。楚王又派昭阳向田婴提出用数倍之地来交换薛地的请求,田婴不同意。

楚怀王八年(前321年),韩国想要用中原之地交换魏国的上党地区。因这样交换土地会使韩魏壮大,楚国和赵国陈兵边境,逼迫韩魏取消了这次交易。

楚怀王十年(前319年),楚国因谋划灭越,在广陵(今扬州)筑城。同年,楚怀王称张仪“不忠不信”,施压魏国驱逐张仪,而公孙衍则得到东方各国的支持而升任魏相。至此,合纵的形势便形成了。

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并推举楚怀王为纵长。东周赐胙于楚怀王。这一次合纵中,一说楚军未见出兵记载,一说楚国出兵夺取新隍、於、长亲之地。义渠亦乘机起兵击败秦军。魏、赵、韩三国则出兵函谷关与秦交战,被秦国击败。由于本战中魏国受到损失较大,魏使惠施出使楚国,要和秦讲和;同时楚国大臣杜赫也指出楚国正面临着“东有越累,北晋,而交未定于齐、秦,是楚孤也”的困境,希望与秦国和谈。于是五国纷纷退兵。次年秦军乘胜追击,大胜韩赵联军,合纵宣告失败。

楚怀王十二年(前317年)开始,楚怀王任用屈原进行变法,变法的内容包括“励耕战、举贤能、反壅蔽、禁朋党、明赏罚、移风易俗”等。由于改革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加之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谗言,这次改革最终失败了。但是,部分新政仍然得以推行。

楚国的余晖仍在。

楚怀王十四年(前315年),秦军在浊泽击败韩国。韩王为同秦国讲和,约定与秦国一起伐楚。楚王用陈轸之计,骗韩王说楚国已经出兵救韩。韩王中计,取消了和秦国的和谈。秦兵再至,楚国却没有履行救韩的承诺。此时韩国难以抵挡秦军的进攻,大败,不得不向秦国求和。

同年,齐国趁秦、韩、赵、楚势力都困在韩国战场(一说此动机附会马陵之战,不可信)、且燕国发生子之之乱的时机,出兵伐燕。楚怀王十五年(前314年),齐国成功吞并了燕国,震动天下。

当时,楚王欲联合赵、魏等国一道伐齐,来使燕国复国。楚国甚至许诺向魏国割地六城,来确保魏国能留在同盟中。然而,秦国却以救齐之名出手干预,一边出兵攻下魏国的曲沃(毗邻函谷关,与山西名城曲沃为两地),一边联合韩国对魏国进行外交施压,从而逼迫魏国退出了合纵伐齐的联盟。于是这次伐齐便作罢了。燕国在两年后才得以复国。

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楚国转而与齐国结盟,北围秦国的前一年攻下的曲沃、以及於中地区(地处商於),来扼制秦国东出。

一说同年,越王彊发兵攻打齐国。齐王为了避免战祸,竟写信劝越王转而攻打楚国。信中称此时“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以至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兵力分散,是越国伐楚的良机。越王听从。于是楚王不得不调兵击退越王的军队。

同年,在齐国的帮助下,楚国已经攻下了秦的曲沃,将要继续进攻於中。

此后,秦国想要断绝齐楚之交。楚怀王十六年底至十七年年初(前313-312年),秦惠文王与魏襄王在临晋、蒲坂(两地隔黄河相对)会盟,会上讨论到分化齐楚的问题。期间,楚大夫景鲤出使秦国,也跟随秦王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时,楚王仍然较为重视齐楚之交,他担心景鲤的这一举动会使齐国误会楚国暗中与秦、魏交好,便责问了景鲤。

其后,秦国继续离间齐楚。楚怀王十六年(前313年)年末,张仪出使楚国,欺骗楚怀王说,如果楚王断绝和齐国的盟约,秦国就会将六百里商於之地归还给楚国。怀王中计,不顾陈轸的劝阻,与齐国断交。但秦国却迟迟没有兑现承诺。

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年初,楚国调动此前北聚边境的景翠一军,包围了韩国的雍氏(今河南长葛)。韩国派冷向向秦国求援。与此同时,齐国、宋国也发兵围攻魏国的煮枣(今山东东明)。

面对以上五国大战的局势,秦惠文王口头答应了救韩及联魏攻楚的方案,但还是心存观望。而楚怀王则派出昭鱼、屈匄在边境与秦国谈判,试图争取秦国。随后,秦国大臣甘茂力劝秦王伐楚。他和纵方的苏秦都已看出,如果秦国不及时救援、拉拢魏韩,魏韩就会投向楚国的阵营。因此秦王下定了救韩伐楚的决心。同年,张仪声称前一年只许给楚国六里地,秦楚关系彻底破裂。战争一触即发。

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春,由于秦国已经表态,加之愤于被张仪欺骗,楚怀王决定发兵攻打秦国。陈轸劝楚王继续与秦国议和,一同攻打齐国,楚王不听。

于是楚王发动丹阳之战,派将军屈匄进攻秦国的商於;与此同时,雍氏和煮枣的战役也还在继续。在对峙中,秦军分三路反击楚军。首先,中路的魏章在丹阳(今河南西峡县以西、丹水以北地区)大破楚军,斩首八万,俘虏楚将屈匄,楚国“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然后魏章率军向西进攻,与西路向东进攻的甘茂会合,攻取了楚汉中六百里地(今汉水中游两岸地带),设置汉中郡。东路的樗里疾曾帮助魏章打败楚将屈匄,又帮助韩国反攻楚景翠所部得胜,接着就向东进发,帮助魏国打败齐军于濮水一带,齐师败走。魏军随后还攻打了附近的楚国襄丘。

丹阳、蓝田之战(2张)楚怀王因汉中失守而大怒,再召集全国的部队进攻秦国,大军深入到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距咸阳不到一百五十里,与秦军激战。一说此役楚国战败,并割让两座城池求和;另一说楚国此役得胜,还一度拉拢到韩国。然而不久韩魏又袭楚,攻到了邓(一说召陵附近,一说今河南邓州,一说湖北襄樊),迫使楚退兵。是为蓝田之战。魏章还曾会合韩军攻楚,取得上蔡(今河南上蔡)。次年,秦国进一步攻取楚国的召陵(今河南召陵)。(丹阳、蓝田之战图册来源)

丹阳、蓝田之战的惨败使得楚国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楚怀王十八年(前311年),在这样的形势下,楚国不得不向秦国求和。此次秦楚谈判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秦国提出归还汉中,换取楚国驱逐陈轸、昭过(一说即召滑)。由于昭过本人、楚廷亲齐派以及秦国大臣甘茂的反对,此事不了了之。

第二阶段:秦国提出归还武关之外的土地(即汉中之半),换取楚国的黔中郡。

第三阶段:楚王要求秦国交出张仪,来交换黔中郡。

第四阶段:张仪至楚,被楚王囚禁,本来将要被杀。由于楚王舍不得割让黔中郡,加上张仪贿赂靳尚、郑袖为自己说情,楚王最后还是释放了张仪,而秦国也就没有得到黔中郡。两国达成了连横共识。

当张仪回国时,楚王担心张仪会继续败坏楚国,靳尚便自请为楚王跟随、监视张仪,却不幸遇刺身亡。此外,《屈原列传记载,张仪离楚后,屈原恰好出使齐国返回,质问怀王为何不杀张仪;怀王悔悟,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而《张仪列传则记载,张仪在楚时,屈原便劝阻了怀王,但怀王没有听从。

论如何,至此,楚国和秦国成为了盟国。

楚怀王十八年(前311年),张仪返回秦国后,楚王又派昭雎出使秦国,巩固楚秦关系。昭雎还没有抵达,秦惠文王就去世,秦武王即位。这时,诸侯听闻张仪不被新王宠信,纷纷和秦国断交,转而和齐国结盟。

楚怀王十九年(前310年),张仪被驱逐出秦国,转而去魏国为官。见此情形,楚王亦背弃了和秦国的盟约,逮捕昭雎来向齐国示好。桓臧游说楚王,称昭雎和张仪的交情也能巩固楚魏关系,劝楚王释放昭雎,楚王听从。不久后魏相田需去世,一说张仪接任魏相,一说楚国支持魏太子魏遫(即魏昭王)做了魏相。于是,魏、楚、齐等国合纵的局势又一次形成了。次年,张仪去世。

秦攻楚可用的两条水道

楚怀王二十一年(前308年),秦武王派司马从巴蜀水路攻打楚国的黔中一带,未能完全攻克。

早在楚怀王十七年(前312年),楚国与秦、魏、韩对峙时,越国曾援助魏国战船、箭矢等武器。因此,楚王加紧了灭越的准备,以消除后顾之忧,并将领土扩展到江东一带。

楚怀王十九年至二十三年(前310-306年),楚王派召滑在越国活动,制造越国内乱。前306年,越国大乱,楚国趁此机会进攻越国,将其灭亡,并在江东设郡。至此,楚国疆域空前辽阔,南至厉门塞(一作濑胡,今广西桂林),东至句章(今浙江宁波)。

楚怀王二十一年(前308年)起,楚国在外交上转变为中立方。这一时期,楚国常常采用“假纵胁秦”的策略,试图通过作势援助、结交其他合纵国,来逼迫秦国割地赂楚(尤其是归还楚国的失地);一旦得地,楚国就会保持中立,乃至背叛合纵、与秦国连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宜阳之战和皮氏之战。

楚怀王二十一年(前308年)秋,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见宜阳之战)。一开始,楚王曾想要救援韩国,因陈轸反对而作罢。同时,秦武王向楚国空口许诺,称如果楚国愿意保持中立,秦国就会归还汉中,楚王应允。等到次年秦韩战事胶着时,楚国又背秦助韩。楚将景翠发兵干涉,作势要援助韩国;此外,楚国还扬言要攻打给秦国借道的东周。秦国恐惧,将煮枣献给楚国于是景翠保持中立,秦国得以攻下宜阳。战后,楚王又向秦国索要前一年许诺的汉中,秦王不同意。

楚怀王二十二年(前307年),秦武王崩,秦昭襄王即位。同年,楚王第二次攻打韩国的雍氏。昭应率楚军持续围攻五月后,雍氏粮草殆尽。韩国向秦国求援,虽然此时秦宣太后因出身楚国而不愿救韩,但甘茂还是说服秦王救援韩国。于是楚国退兵。

同年,秦、楚联合攻打魏的皮氏(今山西河津)。楚国背秦助魏,欲借机要挟秦国割地于楚;同时,魏太子魏遫来楚为质。面对这种情形,秦将樗里疾怒而与魏国讲和,并诱骗楚王放归魏太子,然后和魏国一起反攻楚国。由于魏太子从中调停,最后三国偃兵而散。

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齐王因不愿看到秦楚联合,写信劝楚王加入合纵。楚王采纳昭雎的建议,一边交好齐、韩,一边厚待秦国重臣樗里疾,再挟齐韩之势来迫使秦国割地赂楚。仅仅一年后,楚国就背齐合秦,得到了秦国归还的土地。楚王的这一策略,在短期内一度“取地于秦”,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使楚国失信于诸侯,为垂沙之战埋下了隐患。

早在楚怀王二十二年(前307年),因出身楚国的秦宣太后主政,秦楚关系已便有所回温。此后,两国关系进一步好转。

楚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楚王得知身为宣太后外族的向寿很得秦王宠用,就重赂向寿。向寿将解口地(今河南孟津区)赠给了楚国。

楚怀王二十四年(前305年),秦昭襄王厚赂楚国,秦楚联姻,成为盟国。这一年,楚、秦一起攻打韩国,围纶氏。而向寿也在楚怀王的推荐下登上秦国相国之位。大致在同年或次年,屈原因反对秦楚结盟被放逐汉北。

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楚王与秦王在黄棘举行会盟,是为黄棘之会。同年,秦国把上庸(今湖北竹山县,汉中的一部分)归还给楚国。

楚怀王二十六年(前303年),齐、魏、韩以楚国背叛合纵盟约为由,攻打楚国。楚国用太子熊横为质,换取秦国的援军。双方休战。同年或次年,楚国以新城为主郡,来防备秦国从宜阳的进攻,与秦国的关系出现裂痕。

楚怀王二十七年(前302年),楚太子在秦斗殴,杀死了秦国的一位大夫,逃回楚国,使得秦楚关系进一步恶化。这一年,秦国与韩、魏会盟,向魏国归还前一年攻取的蒲阪。列国形势发生了变化。

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楚国与齐、韩、魏、秦四国之间爆发垂沙之战。

关于垂沙之战的发端,有两种说法。一说为,齐韩魏谋划攻楚,孟尝君田文担心秦国还会像前年一样救援楚国;为了离间秦楚关系,田文便欺骗楚王说齐国欲与楚国合纵伐秦,楚王答应。然而这时,齐魏韩却出尔反尔,一起攻打楚国;而秦国因知悉楚国先前想要伐秦,也不救楚国。因此楚国大败。另一说则云,齐国和秦国是相约攻打楚国。

在本次战役中,齐、韩、魏、秦四国伐楚,进攻楚国的方城(南阳地区)。楚将唐眜率楚军主力在泚水与齐魏韩联军对峙六月之久,最终在垂沙进行决战,三国联军大破楚军,攻占了楚国宛(今河南宛城区)、叶(今河南叶县)之北的土地,唐蔑阵亡。此外,楚臣昭雎在重丘抵御秦军,一度取胜,守住了重丘。

同年,秦国攻打楚国的新城。次年,即楚怀王二十九年(前300年),新城沦陷,秦军斩首二万,杀楚将景缺。

此后,楚王恐惧,欲割让给齐国六座城池,以太子为质,来向齐国求和。但昭雎认为,可以同时与秦国和谈,齐国害怕楚、秦修好,就不会向楚国索要土地。楚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一边派景翠、昭应送太子入齐为质,与齐国达成了休战协议;另一边派景鲤、苏厉入秦和谈,用近万把弓弩、四十万箭矢、及重刃等地赎回了秦国此年侵占的新城。

在垂沙之战后,楚国又发生了内乱,史称“庄蹻暴郢”事件。此事使得楚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对于庄蹻暴郢的性质,学界有三种说法,分别是平民起义、将领叛乱和越人反叛。其中,说法一多以《韩非子·喻老“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治”为依据,说法二多以《史记·西南夷列传描述庄蹻入滇时所载“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为依据,双方各执一词;说法三则忽略了“昧之难,越乱”上下文的时间,不能自圆其说。对于此事时间的界定,多在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垂沙之战以后。此外,学界对此庄蹻与二十年后“庄蹻入滇”中的楚将庄蹻是否为同一人也有争议。不论何种说法,“庄蹻暴郢”事件发生在楚怀王晚年,是疑的。

庄蹻暴郢事件的影响是深远的。此事过后,“楚分为三、四”,一说是楚之领土分裂为三四块,另一说则是楚国的党争派系分为三四支。总之,楚国发生了严重内乱。

楚怀王二十九年(前300年),韩国发生公子争位事件,因齐军入韩干涉,秦楚支持的公子几瑟出逃,而韩咎(即韩厘王)被立为太子。几瑟流亡至楚后,楚王礼遇他,让他住在阳翟,并发兵十余万第三次攻打韩国的雍氏,想要以此帮助几瑟回国当太子。同时,楚王谋求秦国的支持,但秦国受韩国游说不再干涉此事。最后,楚军败退,功而返。

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秦国攻打楚国,取八城,及前一年归还楚国的新城。同年,秦军又攻取了新市。其后,秦王写信约怀王在武关会盟,信中承诺两国结盟后秦国会归还楚国失地,对怀王威逼利诱。

楚怀王见信后,心生畏惧,担心赴约将受骗,不赴约又会激怒秦国。此时屈原已被召回,与昭睢皆称“秦是虎狼之国、不可信”,劝怀王不要去。但怀王的小儿子子兰以不应破坏和秦国的邦交为由,劝怀王赴约。怀王最终还是前往武关。结果秦国在后面伏兵埋伏,关闭了武关的大门,断绝了怀王回国的道路,将怀王劫持到了咸阳,要求楚王用附属国的礼仪朝见秦王。怀王大怒,后悔没有听昭雎的话。此后,秦王逼迫怀王割让巫郡和黔中郡,被怀王严词拒绝。于是秦国扣押了怀王。游腾劝秦王释放怀王,秦王不听。

怀王被扣留期间,在齐国为质的太子熊横却答应向齐国割让下东国五百里地,从而得以回国继承王位,是为楚顷襄王。回国后,顷襄王不愿兑现承诺,于是齐国攻打楚国。随后,一说顷襄王派大臣到秦国去求援,击退了齐军;另一说为秦国担心齐国壮大,所以主动救楚。

楚顷襄王元年(前298年),因秦国未能从怀王手中索要到土地,秦王发怒,攻打楚国,斩首五万,取析地十五城而去。同年,孟尝君率齐魏韩三国联军攻秦,期间施压秦国释放楚怀王,但秦王还是不同意。

楚顷襄王二年(前297年),楚怀王逃走,秦国发觉后便关闭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怀王逃到赵国,赵国不让他入境。怀王企图逃往魏国,但被秦国追兵捉住。怀王只好再次回到了秦国。

楚顷襄王三年(前296年),楚怀王在咸阳病逝。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怀王去世后,楚国人长久地思念他。故范增说:“夫秦灭六国,楚最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正因楚人对怀王的怀念,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项梁将楚怀王之孙熊心立为楚怀王,“从民之望也”。

在屈原眼中,楚怀王就是那束光。

政治

早期,楚怀王任用昭阳、靳尚、上官大夫、昭睢、庄蹻、唐昧、屈原、昭滑、陈轸、苏代、田忌、公孙衍等人,楚国一度人才济济,国势大盛。楚怀王和唐昧积极变法,恢复了楚悼王、吴起时期的许多法令,调整楚国矛盾重重的各种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抑制楚国的贵族集团,改革触动了权贵阶层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抵抗,改革失败;曾被山东六国推为纵约长。又乘越内乱,攻灭越国,设郡江东,但中后期他误信秦说客张仪,毁坏齐、楚联盟,先后败于秦、齐,失去汉中等地。在位时误用佞臣子椒、子兰、靳尚、上官大夫,宠爱夫人郑袖,排斥左徒屈原,致使国事日非。后入秦被扣,死于秦国。

经济

当时的楚国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与西亚、南亚的一些国家进行经济交流,可以印证“世界第一大国”之说。[3]楚王为了便于商贸,楚国特地为商队铸造了用于免税的金节,只要出示金节,一律免征关税。节用青铜铸成,上有铭文曰:“得其金节则勿征”,“不得金节则征”。从享受国家免税的优待看,楚国已牢牢把商业控制在官府手中了。

军事

他在公元前329年成为楚国的最高统治者后,曾经显赫一时。他北伐魏国,攻城夺地;东败越国,拓境江东;公元前318年,甚至组织起七国联军,西伐强秦。楚国的疆域也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后来,却数欺于秦,导致损兵折将,楚国兵败丹阳、蓝田,国土沦丧。

外交

在位期间,正值魏国霸业衰落,楚国独强的一元政治向群雄并起的多元政治转变时期,国际间的斗争十分激烈。楚怀王先后与战国时期的名君魏惠王、齐威王、秦惠文王、赵武灵王、燕昭王、秦武王、秦昭襄王、齐闵王斗法,邻国众多的楚国经常成为各国合纵运动的打击目标,在国际斗争中的处境异常复杂艰难。楚怀王趁秦惠王重创齐国,秦国又因秦武王暴毙发生内乱之际,全力灭掉了当时的第二号大国越国,使楚国一下子变成了令人畏惧的巨霸,对中原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引起了秦、齐、韩、魏的恐慌。楚怀王时期的楚国对外关系分为两个阶段,灭越之前主要与秦斗,灭越之后主要与齐斗。楚国在唐昧战死、庄蹻叛乱后,国势大衰,楚怀王被迫向齐国和秦国求和。宣太后和秦昭王却趁楚怀王入秦之机,不顾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强行扣留楚怀王,向楚国勒索土地,遭到了楚怀王的严词拒绝。

雪中送炭

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楚国正值岁末冬天,到处下起了鹅毛大雪,天寒地冻。楚怀王叫人在宫殿里点上炉火,烧得旺旺的,又穿上厚厚的皮大袄,还是觉得身上发冷,直打寒战。

突然,他沉思了一会儿,良心有些发现,设身处地,不免想起了他的臣民们:我把炉火点得这么大,身上还穿着这么厚的皮袄,竟然仍然很冷,那我的子民们既没有炉火烤,又没有皮袄穿,岂不是更冷得难以忍受?

这时的楚怀王心情非常之好,也显得非常慷慨,于是颁下旨令,给全国的贫苦百姓和游客送去取暖的木炭。人们在得到君主送来的燃料后,很是高兴,也非常感动,十分感激楚怀王,都称赞他是位好国王。这就是“雪中送炭”典故的最初由来。

巫山云雨

巫山云雨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高唐赋《神女赋等古文。[5][6]这些古文写的是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览云梦台的故事。他们在游览云梦台时,宋玉说:“以前先王(也就是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先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先王享用。先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兴,立即宠幸那位巫山美女。巫山女临别之时告诉先王说,如再想我的话,就来巫山找我,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功受禄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赫来见怀王,声言他能说服赵国跟楚国和好。楚怀王非常高兴,准备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后派他前往赵国。大臣陈轸知道了这件事,向楚王献计说: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赵国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这岂不是功受禄了吗?楚怀王听陈轸说得有理,便问:那你说该如何办?陈轸说:大王最好以十辆兵车,派杜赫去赵国,等他完成了使命,封为五大夫。楚怀王采纳了陈轸的计策,用十辆兵车送杜赫去赵国。杜赫见楚怀王不提封爵之事,十分生气,干脆拒绝出使赵国。于是陈轸向楚王说:杜赫不接受出使赵国的使命,这正表明他心怀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骗取爵位,现在见大王不给爵位,他就干脆不去了。

惩羹吹齑

惩羹吹齑比喻鉴于以往的教训,遇事过于小心。

屈原在任楚国官员时,面对日益强盛的秦国,主张联合齐国共同抗秦。但他的主张遭到统治者反对。楚怀王听信谗言,罢免了屈原的官职。后来顷襄王又把屈原流放到外地。屈原在悲愤之余,写了许多诗篇。其中《九章·惜诵中有“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的诗句。意思是说:喝热羹时被烫过的人,心怀戒心,见了冷菜肉食也要吹一下。

从桃花源回去后屈原爱上了桃花,但居住的地方实在不适合种植。

屈原屋舍周围种满了香草香木。

这还是别人种的,说屈原和香草香木很配。

屈原也下定决心要让自己品德高尚如花香,并把这香四散开来,香溢整个楚国。

他做到了,他与楚怀王儿时便一起胸怀抱负,渴望未来。

现在,他们联手使楚国更上一层楼。

随着香草越来越多,屈原也越来越香。

他成了三闾大夫,屈原相信楚怀王的光会一直照明楚国黑暗中的方向,会一直给予自己爆发的力量。

但太阳也是会转动的,昼夜交替。

当这面享受阳光的同时,把黑暗带给背面。

慢慢的,屈原发现楚怀王变了,不知何时开始,变得十分陌生。

就好像自己年老色衰,大王换了个人去爱。

自己说的话被别人歪曲,怀王不相信自己。

相伴多年抵不过两句谄语。

起初屈原一直还对怀王抱有幻想,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大王最终会走向光明之道。

可结果是失望的,花萎了。

自己被贬了。

屈原望向北方,太阳正在升起。

他依旧相信自己曾经的那个太阳,现在,太阳只是正好下落罢了。

明天,便是太阳重升之日。

被贬后屈原再一次来到桃花源,这一次进来就看见纪明和司马晴在种植桃花。

纪明很是好奇,眼前之人明明已经身体堕入黑暗,但心中却仍向着光明。

在这里,在桃花源中,屈原重见光明。

自己仿佛就是那一朵朵桃花。

不,自己从来都是花,但怀王却不再。

屈原把花草寄于诗。

中原轻视楚国信奉鬼神,屈原觉得鬼神也能带来希望与浪漫。

他人嘲讽屈原比如女子,屈原便以美女自比。

世上新诗,屈原便开这新道。

《离骚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改此度一作: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