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西游记(1 / 2)

自从族里建了造纸坊,庄里各户人家的日子是有目共睹的红火起来。

乔安的二姐高玉兰,与阿荣家那位的亲事,也终于被正式定下了日子。

嫁妆等一系列物事,自有高父高母准备。如今家里条件好了,原先为玉兰准备的那些零零总总的物件也纷纷鸟枪换炮。

高母一向节俭,但在玉兰成亲这件事上,表现得堪称阔绰。她让高父托人采买了一整套唐朝来的家具、漆器,说不上多精致,但许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乌斯藏国,能在结亲时拥有一套唐朝来的物件当作压箱底的嫁妆是极有面子的事情。

高母每天都要过去打量上几眼才能安心,转过头来还对乔安来了一句:“你瞧瞧,这都是好东西,等你嫁人时我也给你弄上一套。”

这个时候,高父就会轻咳一声,翠兰是要招赘的,高母连忙改口,忙道:“我这不是说顺口了嘛。”

乔安听老两口从大唐聊到嫁人,此时此刻也不由得慢悠悠的记起了被她无视很久的猪八戒,这位可是原著中高翠兰的官配。

不过如今高翠兰的芯子都换人了,这位昔日高高在上的天蓬元帅看不看得上如今的她还两说呢。

其实要是猪八戒仍如原著中那样,来到了高老庄对她来个一见倾心,乔安心道,反正这亲是绝不可能结的,至于其他的都无所谓了,只要不谈恋爱,谈什么都行,比如说大家一起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什么的。

不是乔安自夸自擂,而是说真的,论如何吃喝玩乐,二师兄懂的花样大概还不如半个她懂得多。

二姐玉兰的婚事定在了来年秋日。

以高老庄的习俗,乔安也需要给自家姐妹准备点小物件以做添妆,旁人家里大多是自己做的针线活。乔安从高母那里知道这点后,从容地点点头,然后转过身来就不带任何犹豫的排除掉了这个选项。

认真而论,这么多世以来,她就没有系统地学过刺绣、裁制过衣裳,她又不指着这门手艺吃饭,对此也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有人教时她就练上一两把,没人管时就完全不加理会了。让她主动捻线拿针绣个花,天鹅都能看上癞。她要真有兴趣,早就在笑傲江湖世界里时,就朝着东方不败磕头拜师了。

高母也知道翠兰光跟着高父读书写字了,在针线活上有几斤几两她这个当母亲的心里门清,也就没有强求。高母干脆塞给了乔安几粒碎银,让乔安去买点东西撑门面了。

好吧,你很懂我。乔安心中说道。

现如今她手头上已经攒了不少私房钱了。毕竟平时吃喝都花费的是高父高母钱,而老两口偶尔给她的花用,她基本上也无处可用,就那么放在一旁留着。

如今二姐要出嫁,她存留在抽屉里已经许久不曾动过的银钱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家具、衣物之类的东西高母已经为二姐准备得无比齐全,乔安想了想,玉兰她现在唯一稍嫌不足的大概就是首饰方面了。

首饰这种东西,要是不挑剔材质还好,但凡沾金带银了,样式再新颖别致一些,那都属于奢侈品行列,几乎是高门大户人家的专享。纵然高母已经狠下心肠决定把玉兰的婚事办得漂漂亮亮,对此也有心无力,只得准备中规中矩的给玉兰弄一套嵌宝银饰。

乔安就干脆决定从首饰上入手,顺便把高母手中的差事那里也一并揽了过来。

她虽不擅长刺绣却擅画,她不知道二姐会喜欢什么样的款式,便她拿出纸笔,一连打了数份草稿,给玉兰设计了好几套首饰,然后拿给高母看。

知女莫若母,高母指着其中一份草稿图说:“这一套好你别看你二姐一副话不多的木讷样,但其实最喜欢那些亮堂招摇的东西,那几套都太素了,还是这一套更合她心意。过几天我就寻个日子,去镇上请个首饰师傅把这一套首饰都给制出来。”

高母算了算花费,笑道:“你攒的那点银子是不够的,还是自己收着自己买东西玩吧。”

高母说归这样说,乔安最后还是她的那些私房钱,单独为二姐打造了一支雀鸟衔珠步摇后,然后她攒下的银两终于清零了。

话说乌斯藏国风俗习惯效法唐朝,大唐此时插梳之风盛行,簪、钗、步摇也较为常见,然而在高老庄这边,佩戴步摇的人却很少见。因为这首饰对于她们这些经常干活的女子来说着实不太方便打理,美则美矣却不实用。

但乔安知道,她二姐十分喜欢步摇,每每看到他人佩戴了一支,目光总会不由自主地流连一会儿。对此,乔安一直都有记在心上。

很多时候,亲人口中的“不喜欢”、“不想要”,其实只是在种种顾虑之下对生活的一种妥协,尽管如今家里条件在日渐好转,以往养成的生活习惯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过来的。

不过人生难得好姻缘,在这等人生大事上,自然是要开开心心的,没什么遗憾的度过,以往的那些顾虑在这个时候不妨暂且放置一下。

正如乔安所想,当玉兰见到这支步摇时,表现得异常惊喜。

她不是个敏于言的人,无法用丰富形象的辞藻来描绘自己内心的喜爱,但那双满溢着喜悦的眼睛已经说明了一切。

寒来暑往,一年的时间就这般在忙碌中度过。

第二年秋日很快来到,玉兰出嫁了。

这一整年里,由于玉兰的婚事,高父没少为此操心。再加上纸坊的生意正处于初创阶段,哪怕是到了玉兰出嫁后,高父也没能清闲下来。甚至可以这么说,正因为家里的事情忙完了,他更能全神贯注于纸坊里的事情了。

很多时候当他回到家时,已是月上梢头。高母对此是心疼不已,她别的帮不上忙,便每到饭点,就提前做好饭为高父送去。

乔安一直以来都坚信药补不如食补,在二姐还没出嫁前,她就已经开始着手改善家中的伙食了。可惜年代、地域所限,很多她所知的食材或稀或缺,美食路线走得宛如瘸了半条腿。

别的不说,单是食用油这一个方面,就将可操作范围缩小了一半。

在二十一世纪,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等各种各样的食用油在超市里比比皆是,一卖一大桶,批发零售任你挑选。

而在高老庄,各家各户用的油那是直接用肉生生熬出来的。虽然之前高家的生活条件在庄里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但也经不住三天两头的就去屠户那里割一大块肉来熬油,自然只能省着点用。

之前高家做饭以清水煮炖居多,与口味清淡与否没有丝毫的关系,单纯是因为煎炸炒一类的饭菜太耗油了。

好在食用油的成分大体上来说其实就是脂肪,多吃点含脂肪高的食物,在油水上缺少的那点脂肪量,立马就能补回来。

如今家里多了纸坊上的生意,进项增加,手头愈发宽裕。虽然饭菜中的油水依然无法与二十一世界的饮食水平相提并论,但已然比之前有所改善。

乔安终于能腾出精力,在营养之外再额外考虑一下口味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