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6章 杨廷麟(1 / 2)

卢象升没有做声,目光落在烧得通红的木炭上,好久没有抬起头来。作为一位边防军的统帅,他对敌人的野心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处在他的地位,他不愿再多说什么话。他认为做一个忠臣宁可自己饮恨而死,也不应该在别人面前张扬“君父”的不是。

“今天的满洲自认为是金国的前身……”杨廷麟见卢象升不做声,接着说,“所以杨文弱、高起潜等就是黄潜善、汪伯彦一流人物!”

黄潜善、汪伯彦,南宋初年的两个权臣,秉承宋高宗赵构的心意,主张对金妥协投降,阻挠和破坏对金抗战。

卢象升注意到老管家顾显悄悄地向里边张望一下,不敢进来。于是他抬起头来,对杨廷麟笑了笑,打趣地说道:“伯祥兄,数载京官,还没有磨练好你的脾气,依然书生本色,一谈起国事,悲歌慷慨,不减当年。好,请吃饭吧。吃过饭以后再聆高教。”

在吃饭时候,因为有一群幕僚相陪,他们没有继续谈和战大计,只是随便谈谈近来朝廷上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新闻。饭后,卢象升又把杨廷麟让进里间,郑重地问:“伯祥,目前国事一天不如一天,我虽然不敢说祖宗三百年江山会葬送在我辈一代手中,但情势确实十分危急。你另外还有什么想法没?”

明朝从开国到现在只有二百七十多年,但因人们习惯,喜欢说“祖宗三百年江山”

杨廷麟沉默片刻,从嘴角露出来一丝苦笑,说道:“我本来还想奉陈一个愚见,可是如今觉得说出来大人也不会采纳,采纳了也不好去施行,还是不说吧。”

“什么高见?快请说出。”卢象升追问。

杨廷麟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皇上打算等洪九老、孙白谷把李自成消灭之后,调他们来京勤王,大人知道吧?”

洪承畴字亨九,当时士大夫们尊称他洪九老。孙传庭字白谷

卢象升点头,“知道,怎么样?”

杨廷麟道:“我曾经这么希望,由大人出头,建议皇上赦李自成之罪,召他带兵与满清作战,将功赎罪。同时召洪九老与孙白谷即速来京,分任蓟辽总督与辽东巡抚。大人率宣大、山西劲卒,加上李自成之众,攻敌之前,洪九老与孙白谷于长城内外扼敌之后,畿辅州县坚壁清野,号召全国豪杰、父老兄弟,人人执干戈以卫桑梓,则鞑子可一战而溃,胜负之势从此改观。”

卢象升笑着摇摇头:“伯祥,这才真是书生之见。这样的意见怎么敢奏闻皇上?”

杨廷麟叹息道:“是的,我也想到大人不会采纳,皇上更不会采纳。”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