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2 / 2)

张介然看着她,怔愣了许久,眼睛一下子蓄满了泪水,“闻兄,我还以为你……”

闻砚桐觉得十分好笑,没想到张介然竟这样在意她的死,心里也有些愧疚,便道,“抱歉先前是有要事在身,我也迫不得已才会假死,让你担心了。”

张介然擦了擦眼角的泪,“幸好幸好,闻兄依旧安在。”

闻砚桐豪爽一笑,“说什么话,大过年的哭什么多不吉利,快进屋来,咱们收拾收拾准备开饭。”

说着她往人中一瞅,竟是没看见傅子献,于是下意识转头看向牧杨。

牧杨像有心灵感应一样,立即答道,“傅子献没进宫,所以没跟我们一起,不过我已经派人去请了,应该要不了多久。”

闻砚桐点头,将几位请进了屋中。

傅子献落后一步,来的时候闻砚桐已经在膳房里忙活了。

闻砚桐做了满满当当一桌子的菜,鸡鱼肉蛋应有尽有,尤其是亲手晒的肉,整了个十分香的干锅,牧杨闻了口水直流。

落座之后,茉鹂给每人都倒了一杯桃花酒。

桌上的这些人曾经是颂海书院朝气蓬勃的少年,但如今也都从书院毕业,张介然参加了科举中了状元,被分去了礼部任侍中。

闻砚桐想起上一次这些人坐在一起吃饭,还是在念安寺的时候,也是一年之前的事了。

她让茉鹂在门口放了挂鞭,在噼里啪啦的响声中举起自己的酒杯,对其他人道,“今日是除夕,难得一聚,祝愿在座的各位日后乘风破浪,一骑绝尘,事事如意。”

众人纷纷举杯,笑嘻嘻的应了。

酒杯相撞发出琳琅脆响,而后被一饮而尽。

牧杨早就迫不及待,抓起筷子就开始吃,把腮帮子塞的满满的,一口刚咽下,第二口就续上了。

闻砚桐看了颇是嫌弃,啧了一声,“你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

牧杨含糊不清道,“怎么没人,这一桌子不都是人吗?你看禧哥!”

再看池京禧,他碗中不知何时堆了一座小山,夹了一堆菜。

闻砚桐哭笑不得,“吃多少夹多少,不能这样。”

池京禧表面乖巧应了,夹菜的筷子却一点没放慢速度。

傅子献无奈的笑笑,或许是来之前吃了点东西,所以这场饭局他并没有吃多少。程昕的吃相更是斯文,大多时候是撑着下巴看几人你来我往的夹菜。

张介然是桌上最拘谨的一个了,筷子根本不敢往盘中夹,闻砚桐见他不自在,就一个劲的用公筷给他分菜。

池京禧的眼风总往他身上扫,最后张介然是在顶不住,红着脸推了闻砚桐的手,低低道,“我、我自己会夹。”

闻砚桐依旧热情,“那你放开吃啊,免得吃不饱。”

张介然梗着脖子点头。

一顿热闹的年夜饭吃的差不多了,闻砚桐才想起膳房煮的还有甜汤,便起身去膳房盛。

进了膳房,她掀开罐盖,正用木勺搅动着甜汤,就听身边传来池京禧的声音,“这是什么?”

她抬头看去,就见他倚在门框上,低眸看着她面前的汤罐。

“是甜汤,一会儿给你们一人盛一碗。”闻砚桐闻了闻,只觉得汤中冒出的热气都是甜丝丝的。

池京禧走上来,捏住木勺,将其放到一边,“我有东西给你。”

闻砚桐满不在意,说道,“你快点,不然汤煮过头,就不好喝了。”

池京禧见她注意力还在甜汤上,便捏住她的下巴,将她的视线扭过来。

他的眸里满是认真,看得闻砚桐心头一跳,“是、是什么东西呀?”

池京禧凝目看了她片刻,而后从怀中掏出一块明黄色的锦帛。

闻砚桐一看这色儿,就知道这玩意儿不一般。

他展开之后递给闻砚桐,极其郑重的模样,“这是我向皇上讨的。”

闻砚桐疑惑,接过来一看,才发现这是一道赐婚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闻宁光郡主聪慧过人、风姿绰约、娴静淑雅,朕躬闻之甚悦。今侯府嫡子池京禧已弱冠,适婚娶之时,当择贤女与配。宁光郡主与池京禧堪称天设地造,为成佳人之美,特将汝许配池京禧为妻。一切礼仪,交由礼部与钦侯府共同操办,择良辰完婚。”

她猛地惊住了,再抬头时,才发现池京禧的眼中满是希冀,又带着些许小心翼翼,“你若是愿,这封圣旨便可昭告天下。”

闻砚桐当即听懂。这封圣旨是池京禧秘密讨来的,以她的意愿为首,若是她愿意,这封便是赐婚圣旨,若是不愿,便只是废昭一张。

就像求婚一样。

闻砚桐一直以为自己不会在经历想现代那样浪漫的求婚仪式,却是没想到池京禧真的给了她一个惊喜。

或许这就是牧杨先前提到的,池京禧要给她的礼物。

她心跳乱的厉害,一个扑身将池京禧抱住,踮着脚尖贴在他耳边轻声道,“谢谢。”

池京禧顺势将她拥住,“所以?”

“我愿意。”

池京禧稍稍将她松开些,俊俏的眉眼尽是星碎的笑意,而后低头在她唇上印下一个吻。

唇齿间传递了池京禧远不如表面镇定的澎湃情绪,热烈而急促,像炽热燃烧的火焰。

闻砚桐眼眶一热,有了泪意,她闭上眼睛,把泪水遮在眼睛里。

甜汤端上桌时,众人的注意力都在那一碗掺了木耳果肉的汤中,没人注意闻砚桐的眼睛红红的。

年夜饭吃完了,牧杨便闹着要放天灯。

他特地买了天灯带来的,每人都有份。

闻砚桐命人取了笔来,让每个人都在天灯上写下自己的祈愿。

牧杨下笔最快,却是最后一个写完的,闻砚桐凑过去一看,见他又写了满满当当,便打了一下他的手背,“你太贪心了,少写点,当心压得天灯飞不起来。”

牧杨斟酌几番,最后舍弃了几个愿望,才匆匆忙忙赶来跟众人一起放。

几盏天灯一同从闻宅升起,盛着喧闹的声音徐徐飘上高空。

池京禧站在她身边,见她仰头盯着天灯,便问道,“许了什么愿望?”

闻砚桐笑着道,“愿盛世久留绍京,安宁长顾朝歌。”

去年上元节放飞的天灯里,闻砚桐在天灯上写下了:愿余生安顺。

当时的她只想赶紧逃离朝歌,远离战乱,寻一处安稳的地方好好的活下去。

但一年后的今日,她却希望这个繁盛朝歌能够一直安宁,没有战乱,没有内斗,没有腥风血雨。

有的只有盘旋在高空的风,和落在大地润泽万物的阳光,以及朝歌百姓的欢声笑语。

还有,她爱的人。

(正文完)

//DI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