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相见恨晚(1 / 2)

筹备多日的酸辣粉店,开业在即。

耿忠亲自出马,带着一队人马去福安村将黄豆绿豆等拉回店铺。

从聚旺楼借调来的诸多厨娘们,跟着桂嬷嬷,一起学习粉丝粉条等的制作过程。

粉丝的制作,需要她们熟练且工艺精益求精,做出来的粉条才会顺滑有嚼劲,煮不断。

关于各种汤料,借鉴了聚旺楼各种参汤的制作过程,在其基础上,又增加了自己的一些特色材质。

夏芊芊更是将参汤的药补作用提升到一个最高的境界。

不同的参汤,不同滋补方式,配合粉丝来吃,达到一个养生的作用。

古代人,对养生驱病很在意,以此为突破口,必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粉丝店这边,诸人在热火朝天地准备着。

那一头,纺织女娘欠缺的问题,夏芊芊也等来了消息。

于英华回府将夏芊芊的建议讲给其父于洋听。

于洋是商家,一听当即拍板,第二日,他相约夏芊芊在聚旺楼相谈事宜。

夏芊芊同意去见,于英华不可避免地成为了陪客。

夏芊芊与于洋接触过几次。

起初,因为于英华的事情,她对于洋多有偏见。

她觉得为了家族利益,于洋不顾及亲生女儿,有些冷血无情。

但经过江承运一事之后,她方才明白。

于洋当初的处理方式,或许是当前最能护住女儿的方式之一。

比起女儿被迫嫁给江承运,受尽屈辱,倒不如将其赶出家门,也算忍得一一时的委屈,为女儿赢得了长久的平安顺遂。

关于劳工的使用问题,两人达成了一致意见。

于家充当了劳务派遣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员的培养,调配,管理。

夏芊芊负责给于家付劳务费。

至于于家如何分配给每一个劳工费用,那是他们的事情,夏芊芊不参与。

毕竟,那些人是于家在养着。

平日里没有活计时,要养活那么一大群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两人谈好了合作意向,不知不觉间谈起药材之事。

于家经商,世代以药材为主业,于洋对药材的熟悉程度,信手拈来。

不过这是古代,人们对药材的研究过程,比起夏芊芊那个时代来说,还是落后了很多。

一些药材的药理机制,尚且不清不楚。

有些药物的副作用,更是还没有研究出来。

于洋得知她解了嗜血枯蛇之毒,心中疑惑,便向她请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于洋是她恩师的父亲,又是长辈,夏芊芊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现代,对于医生来说,药理学是必考科目,更是重中之重的知识重点。

夏芊芊药理学很好,得益于她不但对于西医西药上的研究,她的爷爷还是一名老中医。

从小,她便在爷爷的药柜子前蹒跚学步,一点点长大,张开说的第一个词,不是“爸爸,妈妈,”而是“柴胡,三七。”

所以,她不但很熟悉中药材,还可以借鉴西药的研习方式,说出不同药物其的组成与化学方程式,精确到植物细胞的组成与分解。

于洋提出一种药材,在某种疾病中的特殊作用,夏芊芊便可以解释出为何它在此处会呈现出与其余药材共用时,截然不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