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调整策略(1 / 2)

血雨啸狂刀 新刀太子 1480 字 2022-04-21

忽必烈沉思说道:“是!理应如此。不过,侄儿问王爷一句,西夏皇族剿灭的完吗?”

“剿灭西夏皇族是成吉思汗遗嘱,忽必烈作为成吉思汗子孙,难道想违背遗嘱?”

忽必烈一凛:“忽必烈自当不敢,不过这样杀下去,要杀到什么时候?自从蒙古进攻西夏以来,已经死了不少人,再加上地震和瘟疫,以及蒙古大军围困兴庆府,饿死了不少百姓,屠杀了不少西夏皇族,我觉得我们对西夏的惩罚已经够了,我们可以收手了。当年,成吉思汗痛恨西夏背信弃义,扬言要杀光西夏人,最后御帐前首千户察罕劝说,成吉思汗终于收回成命,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收手了?”

司合忽恭敬地回道:“这事全由大汗定夺,我们身为臣子,只有听命,你可明白?”

“王爷!若有一天我们大蒙古被别的民族赶尽杀绝,你作何感想?汉人一向敬重孔孟之道,行善积德,以理服人,这些你比我懂,靠杀人来取悦别人的诚服,这不是根本。我希望我们今天行的一次善,也是为了将来积一次德,因为一个王朝不可能永远一辈子,早晚也有落败的那一天,我忽必烈希望那一日到来时,我们今天所做的为我们子孙积更多的德。”

听忽必烈这一说,司合忽倒是很吃惊起来,看了看他,道:“想不到你还有善良的一面。”

“我不敢说自己多么善良,我只是看得更远。其实,西夏并不完全都是坏人,只是当权者昏庸无道,不识时务,管那些下臣什么事?关百姓什么事?当权者做的过错,为什么要让百姓送死?”

“本王只是执行大汗御旨,身不由己。”

忽必烈接着说道:“其实西夏有好多能人他们早已为我们蒙古所用了,有不少在蒙古做了大官,其中就有御史大夫、监察御史、左右军巡使、左右厢公事干当、宿卫军、司农卿、制置使等等,他们已经渗透我们其中了,只要他们不谋反,为我所用,有什么不好?”然后忽必烈小声对司合忽道:“我听说世子铁千军是拓跋春雷的孩子,本姓拓跋,叫拓跋北烈,不姓博司忽儿翁吉剌,王爷,有这事吗?还有哪个苏晓婉也是西夏人?还有李憔忠也是,难道……莫非……”

司合忽震惊不已,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立即阻止忽必烈再说下去了。

司合忽现在对谣言都有阴影了,道:“都是一派胡言,简直胡说八道,千万不能信。”

“我是不相信,问题是别人怎么想就不知道了。”

司合忽看出了忽必烈心里小九九,于是问道:“忽必烈世子,你什么意思?”

忽必烈继续说道:“实不相瞒,西夏灭国已经多年了,是该收手了,西夏末帝李睍就放过他吧,国和家都没有了,相信他也掀不起大浪来。而且,我军中就有好多西夏前官员,他们做的就很好,有的比我们蒙古人还做的好,这样的人,我们为什么不用?”

司合忽道支支吾吾,不知道如何作答?沉思会儿,缓和了一下气氛,道:“其实,本王也不想这么做,我奉旨行事……”

忽必烈见司合忽缓和气氛,也稍稍安抚激动的心情,道:“王爷之心,令晚辈敬佩。不过,剿灭西夏皇族到此为止,你是我父王留给我们的一把利器,不用在沙场上杀敌,却用来打猎,杀鸡焉用牛刀,真是胡闹,应该分清主次,现在蒙古正是需要你的时候,以后你跟我们进攻南宋,平定天下。”

司合忽恭敬道:“是!”

忽必烈站了起来,继续说道:“眼下攻宋已迫在眉睫,我希望对待汉人,不要像西夏人一样。南宋轻武重文,几千年的孔孟之道,中庸思想,轻小我,重大我,使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情节,非我们蒙古所能比拟。”

“世子对中原文化很是了解,这点比其他蒙古将军看的很清楚。”

“要论对中原文化的了解,忽必烈远不如王爷精通,王爷有‘汗神通’之称啊。”

司合忽谦虚道:“哪里哪里,本王只是个学生而已。”

“王爷又谦虚了。”

司合忽建议道:“对付南宋,屠刀之下,斩不绝,杀不尽,因为我们先要懂得他们的信仰,了解他们的所需。”

忽必烈恭敬请教起来:“请王爷赐教!”

司合忽继续道:“很简单,安抚他们,重用他们,让汉人管理汉人,只有这样才会对我们有利。”

忽必烈问:“为什么?”

“我们蒙古地广人稀,年年南征北战,无非是‘拿’物资,‘借’粮草,对城池的管理不够重视,不如让汉人自己管理自己,只要每年进攻我们所需,岂不是更好?这样可避免战争,让我们的士兵少死人。”

忽必烈心想这个人确实有才,他所想的理念完全和蒙古人不一样,如为我所用,必定助我成其大业,道:“王爷果然文韬武略,乃治国安邦之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