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资看,诺族早的隶属关可以追溯到1160年,叭统一勐泐各部落,立勐泐景龙金殿国时,诺山为叭王族的袭领地。朝在云设置行省之后,双版纳纳入朝的统范围。朝政府设立彻里,委傣族土官进行统。明朝置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土司统一沿至。
诺山也是隶属其辖地。朝鄂尔泰云总督时,为开拓双版纳,于雍正年1729年“江内版纳”,实行土归,诺山隶属普洱府,雍正年至十三年1729年—1735年在攸乐山的茨寨筑砖城,派骑兵、兵约500人驻守该地,设攸乐同。雍正十三年1735年因“烟瘴甚盛”,驻军和行政官吏病死颇多,廷撤消了攸乐同,委诺族首领为“攸乐土目”,作为理人理诺山区。
后来诺山区长傣族封领主辖,傣族封领主“召片领”在诺山头人中委“叭雅”、“扎”、“”。民国年间,国民政府曾将诺山归小勐养乡辖,后又推行甲制,在诺族上层头目中命长、甲长,于是,诺山区形成“三一体”的政组织。
1941年,诺山约有8000人,28个寨子,由于无法忍国民党政府的各种差役赋税,诺族人民在搓约等人的领导下发动了武装起义,迫使当局撤职查办了车里县县长王字鹅,此后三年,民国地方政府不向诺族人民多加兵役赋税。
节日习俗
诺族的传统节日以“懋克”一作“毛切”隆重、盛大。“懋克”过年,意为“大铁”,是诺族人民为纪念铁的创制和使用而举行的节庆。过去节日动都以村寨为单举行,没有统一的时间,大约在农历腊月间,一般由“卓巴”来决定,一旦“卓巴”敲响大鼓时,便意味着开始过节了。
19年,双版纳州高官会诺族人民的意愿,把历的2月6日至8日定为诺人民的“懋克”节日。节日间,多数村寨都会凑钱买牛,组织隆重的剽牛动。
届时,在卓巴的挥下,一群手持标枪的男子,轮把标枪投向栓住的黄牛,牛戳死后,几个小伙子持刀砍牛脚,而后割下牛臀部一块肉祭祀,余下的部分大家分食还要用瘦牛肉、皮、血、苦胆、蒜、辣子、酸笋、槟榔、绿叶、酒成为“克勒刹”的凉菜,与3只鸟和飞鼠干巴等一起作为礼物,送给邻近村寨的长老家,颂赞之词。剽牛后,各家的家长都要到卓巴家举行祭鼓仪,长老要设宴款待,跳“大鼓舞”。村民还要给铁匠送些竹鼠,行铁祭祀。
诺族的传统节日还有“好希早”,新米节,亦称“新米”。年农历八月间,谷物将成熟的时候,诺族人就从田地里新谷子、蔬菜和瓜豆,杀鸡,请亲戚朋友到家里同尝新米、陈酒、鲜肉、绿菜,同时举行各种祭祀仪。人们边吃边唱,欢乐的歌声宵达旦1。
成人礼
成人礼是诺人一生中的一大事。
个男青年十岁,女青年十三四岁后要行“成年礼”,经过一个复杂而严肃的仪后能换上成人的衣服,背上筒帕,参加“饶考”男的、“米考”女的组织,从此有村社正成员的资格。举行成年仪时,父母要送给儿女全套的生产工和成年人衣服,女孩子还要梳成年人发。
仪上,村寨长老要带领大家吟唱史诗,讲述劳动和生的艰辛,传授传统的道德规范1。
婚姻
诺族的婚姻是有对偶婚色彩和群婚残余的一夫一妻制。
一般婚姻在本村寨不同的氏族内进行。随着社会的发,从20纪初开始,婚姻关也随着村社地缘关的立和扩大,开始向氏族外村寨的非氏族内婚过渡。在婚前,氏族外男女间的社和性关是自由的,私生子随母亲到夫家生,在社会上不歧视,但也有由舅舅养的。
男女青年要经过“成人礼”,参加“饶考”、“米考”组织,有结异性、谈说爱的权利。有的村寨还有专为青年男女幽会的房。男女恋爱经过“巴漂”秘密地谈约会阶段,“巴宝”由秘密转入开阶段,“巴里”同居阶段等3个阶段。
男女同居之后,双方感和睦,如某一天,男子晨起时主动为姑娘扫地、背水、烧火、饭,表明他要与姑娘结为夫妻。男方父亲或舅舅便向女方父母婚,择日举行婚礼。婚后妇女必须严守贞操,少有离异的现。
丧葬
诺族丧葬习俗为:人去后,挖独木为棺,土葬于墓地,不留坟冢。死生前喜爱的生产、生用,作为殉葬,富还埋入一铜锅银子。墓表搭盖小草房,内置竹桌,家属一日三供饭,连续进行1至3年,有的还守墓数月,以示对死的缅怀,死的灵魂终归至祖英灵所在的圣地——“司杰卓米”。。
数年之后,为了葬后逝,不仅可把原来的草房拆除,还可把已入葬的棺木尸骨挖出,抛撒于山野中。这是因为个村寨的墓地面积有限,而一父氏族的墓地就加狭小,又不能意扩大,说扩大了鬼生的地方,将对人不吉利。凶死或未成年不得葬入村社墓地,后迁入的社员也不能葬入墓地,只能葬于墓地的边缘,孕妇、精神病患死亡则实行火葬。
父亲去一年后,儿女们要重盖新房,意是把自己的房子献给父亲,新居落成时要举行一隆重的祭祀动叫“上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