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繁华的市中心——我的亲朋好友(1)(2 / 2)

秦家弄口北面贴隔壁是鹤呜皮鞋店,一家老牌的店,再往北,也排列着很多各式的商店,一直到胜利口,第一百货商店。中山路到头了。穿过广场便是另一段商店林立的地段北大街了。

走进秦家弄向前五米左拐拾米便是2号,有一小门楼,是木门,但是形同虚设,因为住户多晚上回来不便。

入门,左边是墙连着隔壁的秦家祠堂。右边住着二户人家,一户是周师傅家,后一户家是白家。

顺着过道向前走,又进一院,左边有很小居室,住着焦家。沿木梯而上住着林师母家。而院子的右边是一层的房屋,进院右边是丁家,再往前是林师傅家。

最终林师母的旁边是正式的厢房,中西合壁的二层楼房。有点像上海石库门楼房的格局。楼上三间,过去可能是卧室,住着三家。楼下三间,中间是客堂。两边是厢房。西厢房住着郑家,东厢房住着我家。

这就是住了十多年的我的家。但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58年初,妈妈带着我和妹离开了陕西老家朝邑镇,而姐姐因为要上学留在老家。

朝邑镇,自古就是朝邑县城,在58年因修三门峡水电站被并入大荔县。

当时我父亲在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而我52年生于锡,后又随母亲回到老家生活。

58年户口登记条例发布,我父亲得到消息。将重新登记户口,而我父亲是转业军人,可以带家属子女在锡登记户囗,发户口本,便让我母亲及我们在锡落了户。